7月份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很多人没有卖出自己的基金,到8月份震荡行情下,以前的收益可能就被吞噬了不少,更有可能有的人是在市场高位才买进的基金,现在会有亏损。面对上面两种情况,有的投资者可能会感到遗憾甚至焦虑,对于这种心态,你有什么有效的建议?
这个是大家最常见的患得患失的心态,永远想卖在高位,卖出了之后再低位接盘进来,挣更好的收益……大家永远在这种心态下折磨自己,但是其实特别没有必要,因为做的时间越长,越会发现,你不可能短期能把高位和低位看得那么准,所以我建议大家如何去按摩自己的心灵一下,就是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
如果把眼光放到更中长期的收益,你就不会太在意短期的得失了,用这个方法特别的有用。只要未来市场能涨起来,你现在就应该投资,我们就想不断拉低成本,选好产品,把这两件事做到位,你未来收益一定能赚到。
除了要把投资眼光放长远,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最好是做基金组合,不要重仓某一只基金,更不要重仓某一只行业类基金。否则,当行业板块回调的时候,基金回撤过大,也会很影响投资者的心情,比如像最近的诺安成长基金,投资者的心情确实是大受影响。
说到基金组合,我们都知道组合投资是分散风险的很重要的方式,但是不是多买几只基金,就可以叫做组合投资呢?什么样的基金组合投资才能说是分散了风险?
在基金的选择上,大家特别容易发现,有个比较大的陷阱是,买的往往都是同一类基金,没有真正的做好分散。我们说基金的分散投资,是应该把中国的大盘基金和中国的中小盘基金和海外基金,把这三个进行分散投资。
为什么要分散?因为中国市场会有跷跷板的行情,比如说2017年是大盘基金涨得好,中小盘基金涨得差,但是2020年,中小创涨得好,大盘不行。所以如果你只买了一类基金,就会产生踏空的情况,你的收益就比别人少。
我们可以看一个数据,2019年年初到2020年的8月20号,沪深300成长和沪深300价值,这两类指数基金收益差多少?沪深300成长涨了92%,而沪深300价值仅涨了18%,收益差70%。所以一定是先把大盘、中小灵活、海外分散开。
一般配置,大盘里选三个,两个主动的、一个指数增强的;中小盘里选三个,两个主动管理的,一个指数增强的。用这种方法来配的好处是什么?因为中国市场是震荡市场,而且震荡市一般都比较长,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优势就会比较明显,牛市比较短,用两个主动管理型基金配一个指数增强基金,牛熊周期交替的时候,我们不至于踏空。
然后,海外基金您可以配两只,买一个全球QDII基金,买一个海外不动产的REITs基金,就是以租金作为回报的。这个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刚才你提到我们要配置8只左右基金,在持仓比例它们怎么分配,有哪些问题要注意,你们有没有研究过?
这一点是特别有讲究的,也就是,虽然我们把基金分成了8只,但是大盘配多少,中小灵活的配多少,海外配多少,其实特别有讲究的。会决定您未来的收益高低。
比如说在2017年,50%我们投资大盘,中小灵活和海外各30%和20%,这个做法主要是考虑到,当时的市场,大家特别担心一些中小企业的盈利情况,所以在2017年是抱团取暖行情,那个时候就可以把大盘的基金多配一点。
现在的行情,是中小创、科技,成长性比较高,所以我们就可以把中小灵活配置的比例稍微高一点,海外配置得少一点。所以这个比例随着行情不同,是要调整的。
如果买QDII基金的话,买什么样的会比较好呢?现在国内有一些QDII基金,是专门针对某一些具体行业的,比如移动互联、消费、医药,或者科技类,也会涨得很好。你会建议投资者买这些具体行业类的QDII基金吗?
投海外,我比较建议投国家,因为投资是看大势,如果我们不去看大势,非要看医疗更好还是娱乐更好,还是哪个更好,其实这件事特别难。
相对来说,看大势是更简单的,比如像德国或者哪个国家,您会发现它便宜,但经济增速可能未来会有复苏,我们看大势比在大势中选择小板块要容易一些,所以我比较建议选择投资于某个国家或者全球的一些QDII基金,这样更容易一点。因为您可以挣大趋势的钱。
你刚才说的“投资于某个国家或者全球的QDII基金”,具体来说是什么呢?比如说,指数基金?我们知道,巴菲特一直很推崇投资ETF。在国外,指数基金涨得比主动管理型基金要好。
其实挺好的。在海外买指数基金、ETF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咱们有的时候不会在海外那么认真的研究股票,或者某个海外的行业,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讲难度太大了,国外市场上,细分基金非常丰富,但是您会发现,超额回报在这种成熟的金融投资市场上是很难的,所以大家很难选到这种超额回报,但是如果我买一个国家市场的ETF,还是相对简单一点,毕竟我赚的是大势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