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份思考来自于一篇公众号的文章。「我一年读500本书,你呢?」这篇文章很标题党,但说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作者从别人问他一年读多少本开始,一步步讨论他对于看书的看法。他提出的问题,给出的执行方法都非常值得思考。
我也经常会被朋友问,你一年看了几本书?
在此之前,我回答这个问题的标准是,我是否一字不差的看完了这本书。
如果一本书,我只看到一半或者是没认真看完的,我都觉得不算是看了这本书。
为什么?
因为作者写的书就是他想表达的观点,他会通过各种方式证明他的观点,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角度,如果我没有完整地看完,我会害怕自己错过了精彩的内容,导致接受的信息不完整。
可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导致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很不好的体验,对于有些实在看不懂的书籍,我不会轻易说放弃,这过程很痛苦失去了阅读的乐趣。
这样的我好像是为了看完而看完,为了炫耀自己看了多少本书而看书。
这是我本来的目的吗?我到底为什么而看书呢?
我的目的很明确,我就是希望在阅读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改变自己的思维,改正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既然要从别人的观点中吸取知识,然后再转化,那第一步我肯定得先知道别人说了什么。
带着这个思路,我开始在看书的时候留意作者的观点,我会认真去思考作者想表达什么,看完之后也会写读书笔记,或者画一个思维导图。
这样的效果还是不好。当别人问我这本书讲了什么,我可以快速地拿出笔记或者思维导图,看,这就是我的记录。
我的大脑也清晰地知道作者说了什么,但表达不出来,也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重要的是,做笔记、画思维导图像像是我结束一本书的一个仪式,它们的完成宣告了这本书的结束,我可以心安理得地放下书本对它说再见。
其实看完一本书只是一个开始,它只是某个观点的导火线,接下来需要的是我们不断壮大完善这个论点。
今天看了作者的这篇文章,深受启发,接下来我打算实践作者提出的方法。
1)对感同身受的观点进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他是怎么得出这个观点。试着把这个观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把自己总结得出的观点分享出去
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输出我的观点,也可以找三两朋友好好讨论沟通。
或许看完,你会觉得这样看书很累。
是的,看完-思考-理解-分享,这里的每一个过程都很费脑子。
如果你看书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没有想过成长,那完全不需要考虑这么多,看完享受了,快乐了就好。
如果是想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话,是得这么累一累。改变自己又有哪个方式不累呢?重要的是这种付出是值得的,是可以看到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