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受先帝刘备的遗命出师北伐,朝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前进。
在选择北伐路径时,诸葛亮打算兵出祁山,占领陇右,之后居高临下,进军关中。
此时,魏延却说还有一条路,可以率领几千士兵直捣长安。这条路就是通过子午谷出奇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长安。
但是,诸葛亮却坚决的否定了魏延的这一建议,坚持通过稳扎稳打的方式攻伐曹魏。
诸葛亮为什么如此“倔强”?为何不让魏延带领几千人去试试?事实上,这可不是表面上几千人的损失。
几千精锐容不得闪失。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益州疲弊,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事实上,当时的益州的确很“疲弊”。
蜀汉的实力在三国中是最弱的,人口也很少,这直接限制了蜀汉军队的规模。
屋漏偏逢连夜雨,刘备夺取汉中后,表面上是胜利了,但曹操却把汉中的百姓迁走,汉中之战,蜀汉没有得到有效的补充。
后来,刘备为了给二弟关羽和三弟张飞报仇,出兵讨伐孙吴,结果在夷陵大败而归,损兵折将数万人。这些损失对蜀汉来说,是很伤元气的。
魏延提出用精兵五千出子午谷,奇袭长安。
但是,这样的攻击往往没有支援和配合,属于孤军深入,是“赌博”式攻击,一旦失败,很可能全军覆没。
这五千精锐对于蜀国来说至关重要,诸葛亮还打算靠他们攻城拔寨呢。家底子薄,就不能任性,不敢随便折腾。
也正是蜀国底子薄,让诸葛亮处处小心、处处算计,稳扎稳打,力求安全,一旦出现不利情况,马上返回蜀中。
对魏延不放心。
《三国演义》中,从魏延刚投降时就说魏延有“反骨”,在诸葛亮去世前,更是“处心积虑”的上演了一出斩杀魏延的安排。
有没有反骨不知道,但是诸葛亮对魏延不放心这倒是真的,这很可能和他背叛原先主人投靠刘备有关,毕竟,你已经背叛过,谁能保证以后不会背叛自己?
魏延如果率领精兵取胜了也就罢了,但如果战败,害怕受到处罚,很可能投降曹魏。
这样一来,蜀汉损失的不单单是五千精兵,还有大将魏延,成为敌人大将的魏延。
到那时候,诸葛亮出兵未捷就损兵折将,准备多年的北伐将会付诸东流。
所以,诸葛亮宁愿慢慢的打,也不想冒此风险。
会打乱整个计划部署。
北伐是诸葛亮酝酿已久的事儿,心中早已经定下了作战计划,如果听取魏延的计策,先前制定的行军计划都要推倒重来。
魏延亲自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这是快速取胜的办法,可一旦失败,诸葛亮的大军将直接处于被动局面,放弃这次北伐。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比东方相合聚。”——《三国志》
而诸葛亮制定的政策,则是攻取陇右和凉州地区,一举斩断曹魏在河西走廊的统治,之后再挥兵长安,不会有后顾之忧,而且地势上俯瞰关中,更容易进攻。
事实上,诸葛亮的方法比较稳妥,而且基本上都要成功了,只可惜诸葛亮错用马谡,结果马谡大意失街亭,致使诸葛亮先前的努力前功尽弃,被迫终止此次北伐。
所以,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建议,一方面是这五千精兵对蜀汉来说至关重要,容不得闪失;另一方面,诸葛亮心中已有成熟的计划。
对此,大家认为呢?
参考文献:
《三国志》,《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