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令由来
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令。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
二、立秋气候
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正式进入秋天气候。每年三伏天的末伏在立秋后第3日。
尤其是中国南方,立秋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台风雨季节渐去,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凉。早晚气温变化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到了夜晚就开始有凉爽。特别是秋雨过后,上午还酷暑难耐,雨降下来,立马降温,很明显能感觉到阵阵凉意来袭。
古代把立秋分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吹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的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节令共15天,逐渐变凉。
三、立秋养生
1、 穿衣作息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晚一些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不过,凡事都应有个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已很低,仍然穿衣很单薄,就适得其反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安排饮食起居,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些。
立秋后天气依然炎热,但此时起居上要有“保暖”的意识,虽然不用过早添衣,但肩颈、肘膝关节部位需要盖张薄被保暖有衣物捂着,特别是在空调房里尤其注意。
2、饮食养生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此时,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候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藕、海带、西兰花、菠菜、菜心、蜂蜜、鸭蛋、鱼类以及豆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机体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立秋防温燥,多喝豆浆,可滋阴润燥。立秋后,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肺气过盛之侵入。多吃些苹果、葡萄、山楂、柚子等偏酸、多汁的水果,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疗效。
从中医角度讲,暑热伤阴又伤气,容易导致气阴两虚;从西医的角度讲,天气热,汗多,容易导致缺水,乏力,口渴。暑热伤阴,适合用一些滋阴的药材,例如:麦冬、人参、生地黄;暑热伤气,适合用党参、北芪、白术、茯苓、薏米等健脾祛湿的药材。
3、易染疾病
立秋以后,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活动趋活动趋于频繁,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练,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变化。避免由于气角原因诱发工加得病症,如流行性感冒发烧,咽喉炎,骨病,过敏性病症。
4、适宜运动
立秋时节,几场秋雨,气温大大下降,这种凉爽怡人的天气正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俗话说:食补不如锻炼,运动永远是瘦身的不二法则。
秋季爬山,温度变化比较大,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当然,爬山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今晚,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发生不测。
慢跑或者快速竞走,皆是很理想的秋季有氧运动项目。速度和时间自定,场地也没有太多要求。小区楼下的林阴路,公园等都是不错的锻练场所。
生活在城市,多数都是处在高楼大夏、空调房等室内密闭空间里,时间久了会让人精神疲惫、四肢无力等。平时可多到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
一天之中,尽量能够保证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速走。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的朋友,下班或到过目的地前,条件允许的可提前2、3个站点下车走走路。也可在饭后散步半个小时左右。坚持有氧锻练,不仅会减少染疾病,体质会得到增强,精力也会日益的充沛旺盛起来。
5、情志调节
中医理论认为:秋属金、金主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情绪比较容易低落。专家提醒,秋天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
立秋之后起居方面最好做到早睡早起,待天气更凉爽后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气血运行、疏导肺气。
适应节令去养生作息,相信每个人都能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