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把《主角》的分享稿发到群里,有不少伙伴说,感觉我进步很大。
我想进步可能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节奏感。节奏在变快,多使用短句,短段。懂得行文简洁,不拖沓是一种礼仪。正如上图这篇孩子的作文,写得多好!
其次,开始关注行文当中,哪些地方容易被“弃读”,哪些地方仍在“自嗨”。凡识别出来的,要么改写,要么整段删除。
修改的过程有一种浅浅的自豪感,就像是一个工匠,愿意用挑剔的眼光看自己的“活儿”,不断地推翻它,雕琢它,打磨它。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就是超越自己的过程,虽然苦,心中是甜的。
文章删改的过程,是一个减去赘肉的过程。删改时,会有和甩脂一样的快感。但同时,也会有言不尽意的困扰:减去的是废话,那么剩下的,把事情说到位了吗?把想表达的表达完全了吗?
不一定。有时候真的觉得,没写出心中所想的,就像是背上的痒痒怎么也挠不着。这是能力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事。
小伙伴们给我的赞扬,说明坚持日更取得了成效。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太多,选题、标题、思路、语言、范文的剖析、素材的搜索,素材库的积累等等,无论哪一项,都十分薄弱。一样一样做下来,今年要忙得连抬头的空都没有。
这也很好,说明进步空间太大了。面临这些问题我没有畏惧,反而觉得激起了斗志。就好像面对一幅超大的拼图玩具,盒子打翻了,千万块碎片洒满地面。我一定不会被吓着,我会有耐心把它们一片片地捡起来,像小山一样堆在面前,然后一点一点地寻找着细微的珠丝马迹,把它们拼接起来。
我真没想过要涨多少粉,因为离那个阶段还太远了,更关心的是一些基础的事情。
端午节女儿回到家中,她为一篇材料作文烦恼,我便与她一起思考。我在想,如果用这材料写一篇新媒体文怎样写?它的论点是什么?大纲是怎样的?我准备和女儿一起写。其实,这篇材料作文,相当于已经提供了现成的切入点,剩下的是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然后去论述这个观点,应该完全可以写成一篇新媒体文。
每天只期待进步一点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