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有佛性吗?

赵州从谂禅师,乃禅宗史上之大师。

幼年出家,得法于南泉普愿禅师,为六祖慧能第四代弟子。

唐末,60岁的赵州禅师重新作行脚僧,80岁时,行脚至赵州(今河北赵县),受信众相邀入住观音院,开始了弘法40年的历程,为世人所景仰,被誉为“赵州古佛”,驻世120年(778—897)。

他在观音院生活清贫,靠施斋度日,所坐之椅腿断裂后,弟子想要给他新换一把,他没有同意,只是用绳子将烧后的木柴与椅腿捆绑好后继续使用。

赵州从谂禅师

“狗子有佛性吗”,这则公案便与他有关。


赵州狗子

一次有位僧人问赵州禅师:“狗子有佛性吗?”

禅师回答说:“没有。”

僧人接着问道:“上至诸佛,下及蝼蚁,都有佛性,为什么狗子没有呢?”

赵州答道:“因为它有业识在。”

赵州对僧人“狗子有无佛性”的问题给出的是一个否定答案,而他对另一位僧人的同一问题,答案却完全相反。

僧人问:“狗子有佛性吗?”

赵州答:“有。”

僧人又问:“既然有佛性,为什么要撞入这个臭皮囊(狗的躯壳)呢?”

赵州说:“因为他明知故犯。”

同一问题问同一人,答案却截然不同,赵州如此回答,是否有什么深意呢?


狗吠

有一天,一只狗路过一口井。

它无意中朝井内望了一眼,看到井内也有一只狗,正在井中看着自己,它便向着井中的狗叫了一声,发现那只狗也在向着它叫。

于是它火冒三丈,决定与井中的狗一决生死。

它先是向着井内的狗一阵狂吠,但它发现在它狂吠的同时,井内的狗也在向它狂吠。它终于怒不可遏,便起了杀心:咬断井中狗的脖子。于是纵身一跃,直奔井中狗而去。

对影狂吠的这只狗,确实不甚聪明,就与那想要在水中捞月的猴子如出一辙。


狗称兽王

从前,有一只野狗,生性贪吃,最喜欢在村庄里到处闲逛,找寻东西来吃。

有一天,它跑到了一染布的人家里面,不小心掉到了蓝色染料的染缸里面,主人看见后,便把它扔在了地上。

野狗就在地上打滚,以至于满身泥土,当它发现自己脏乱不堪后,就跳进河里洗澡。洗完澡后它的毛发变得蓝光闪闪。

别的野狗看到这只狗蓝色毛发,便好奇地问:“你是谁啊?”

它回答说:“我是帝释天王的使者,现已被册封为百兽之王了。”

那些野狗很是不解:“它的身子和野狗是一样的,但是毛发却又和野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它们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狮子,狮子又报告给了狮王。狮王便派遣使者前去查看。

使者到后,看到那只蓝色野狗坐在大白象背上,各色禽兽都围绕在它的身边,就如同侍奉兽王一般。

使者便把所见景象向狮王报告了。

狮王听后,即刻率军队前去,所见确如使者所说:野狗乘坐大象,虎豹守护,禽兽环绕,其余野狗远避一旁。

狮王见状,极不高兴,便令一只野狗去找那只野狗的母亲,暗地侦探。

那只狗找到蓝色野狗的母亲后,母亲便问:“我儿的住处,现在都有谁相伴呢?

”野狗说:“内庭有狮子虎象,我在外院。”

母亲说:“你这一去一定会杀了它的,希望你们不要伤害它啊。”并唱道:

“我在山谷中欢喜,随时得饮清冷水。子若不作野狗鸣,得居象上身安乐。”

野狗回去后,便向同伴们说:“那只蓝色的兽王,并不是什么‘兽王’,而是野狗。我在山中亲眼见到了它的母亲。”

同伴们便说:“那就试验一下。”

于是它们走近兽王。

一只野狗便叫了一声,那“兽王”听到野狗叫后,一时手足无措。

原来野狗们之间有一个规矩,一只狗叫,其他的都要回应,若不应的话,就会脱毛。

“兽王”便在心里盘算:“我若不叫,便会脱落毛发,我若在地上叫,必然被其他野兽杀死。”

于是,它便在象背上叫了一声,大象听得狗叫声,便知它是野狗,随即用鼻子把它卷到了地上,用蹄子踩死了。

这只野狗,为了一时的“兽王”,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这两则故事都从佛典中来,可见对狗的态度了,同时禅门有畜养猫、狗等动物的雅兴。所以便常以此类动物为话头,进行参究与修行。

故此,赵州言狗无佛性,也在情理之中了。


狗有佛性,人无佛性

有僧人问兴善惟宽禅师:“狗子有佛性吗?”禅师回答:“有。”

僧人问:“和尚有佛性吗?”

禅师回答:“我没有。”

僧人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何唯独和尚没有呢”

禅师说:“我不是一切众生。”

僧人又问:“和尚既非众生,莫非是佛?”

禅师说:“不是佛。”

僧人又问:“那究竟是何物呢?”

禅师说:“也不是物。”

僧人不解:“那可以见到,可以思维吗?”

禅师答:“思想不能到达,议语不能认识,所以叫不可思议。”

兴善惟宽禅师面对“狗有佛性吗”的问题,毫不犹豫的给出了肯定答案,然而在面对“和尚有无佛性”时,又给出了否定答案,为什么狗子有佛性,和尚却没有呢?

这可以在另一则公案里找到答案。

曾有僧人问益州应天和尚:“人人尽有佛性。如何是和尚你的佛性呢?”

应天反问道:“你唤什么作佛性?”

僧人便说:“这么说的话,和尚没有佛性了?”

应天闻言,大叫道:“快活,快活!”

要谈和尚的“佛性”是什么,须先有“佛性”存在;要谈“佛性”的“有无”,须先有“佛性”这个概念存在,若没有“佛性”的概念,还有什么“佛性”可谈呢?所以僧人对“你唤什么作佛性”的回答是:“和尚无佛性。”应天也才会发出“快活”的感叹。兴善惟宽禅师之意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彻大悟

“狗子有无佛性”,重点不在狗子,而在“有无”。认为有,便着了“有”的相;认为无,便着了“无”的相,就好比行走在两边都是悬崖的小径上,一边是“有”,一边是“无”,不论踏入哪一边,都会粉身碎骨。只有行中道,破除了“有”与“无”的执念,才会真正大彻大悟,不为外物所困。

明白了这一点,便知道,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非是有,无非是无。

所以沩山灵祐禅师会说:“一切众生无佛性。”而盐官齐安禅师则说:“一切众生有佛性。”二者并无二致。

最后,也用一则公案来结束行文:

有一天,常侍王敬初居士问一僧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吗?”

僧人回答说:“有。”

居士便指着壁画上的狗问:“这个也有吗?”

僧人无言以对。

居士便自己回答说:“看咬着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一大早我出去散步,从家出来顺着楼梯往楼下走。正好走到401门口,不早不晚,不偏不倚,一秒钟都不差,我就听到屋里...
    常清净阅读 1,196评论 0 6
  • 马祖隔代传人赵州从谂俗姓郝,山东人,从小出家。 有僧人问,狗子有没有佛性? 赵州禅师回答,没有? 僧人接着问,上到...
    甘露居士阅读 846评论 0 3
  • 偶然看到南怀瑾老师的录像,谈到他曾在成都参访一位高僧大愚法师,彼此以「狗子还有佛性也无?」的话头机锋相对。 「狗子...
    Arthur亚瑟阅读 928评论 0 3
  • 狗子有佛性否? 有的!有佛性,却没法成佛!
    大明186阅读 201评论 0 1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620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