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辗转于叶县与平顶山之间,因为要陪女儿到校外辅导机构进行功课辅导,虽是辛苦了点,但我还是挺喜欢这种状态,因为即使周末也可以自律到不睡懒觉,让生物钟一如继往地保持下去,还可独自在辅导机构一隅,静下心来去看,去想,当然还可以写下这一行行出发自内心深处的文字。
“你们每天要清点人数,要对班里的学生了如指掌,家在哪里?父母做什么?孩子什么状况?有什么需求?必须全面了解。”一阵熟悉的声音传于耳际,我探出头来一看,辅导机构校长正在对他的几位员工进行工作培训,昨天这里才刚刚开学,一切工作正在理顺中,室内工作人员忙碌着......
这岂不是就是我们教育人常说的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百度一下,发现“因人而宜”出自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然而风格和情绪、倾向之类,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因事而异,因时而异。”其实,我们在班级管理、教学中也常常用到这种方法与策略,对性格内向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对不够自律的孩子强化督查监管等,正可谓是用心良苦。
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第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第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之中,其行为表现实际上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摹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第三,鼓励和强制同样都是使其“乐知”的法宝,有的人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这类人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管理和监督的,即使是逼入知识的殿堂,终究会有尝到知识的美味那天,待那时自然就是“乐知者”了。第四,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全面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独特性,确认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不同智力表现的教学环境,是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积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性差异,鼓励个性发展,须知,有个性的教育,尊重个性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