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一句话说清
记得2018年的公司年会,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说,现在的总监/GM写PPT特别厉害,洋洋洒洒几页说清一个事情。但是问他们,可不可以一句话说清楚呢?回答是,不可以也不能。
不能一句话说清楚,是PPT的问题吗?相反我觉得这就是因为写PPT不够厉害,熟练使用PPT像射箭的拉弓,但是我们总要有箭靶和靶心吧。写PPT也一样,需要弄清楚你的靶心,也就是你的结论是什么,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结论先行”。一个PPT要有一个核心的论点,而论点会有多个支撑的论据或者分论点,分论点下又有多个论据,最终形成一个如金字塔一样的图样。
在实践中,写PPT之前可以尝试套用这样一个模版来明确自己的靶心:
我要在______分钟, 通过______个要点(观点/论据/案例),让听众(上级/客户/用户)理解(赞同/见识/反思/领悟)一个(好技术/道理/规律/事实),那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到这里,所谓的一句话说清楚,其实就是你的靶心是什么,也就是中心思想是什么。举个你最有兴趣的例子,要人力。我们尝试明确一下靶心, 我要在10分钟,通过2个要点,让上级赞同一个事实,那就是Monkey项目组急需增加至少3个人力。紧接着,我们才需要把它变成PPT,大家可以看文稿中的思维导图,据此我们大约可以拓展出10页左右的PPT来支撑论点。
通道面试中的电梯法则
从结论开始构建汇报的内容,是由上而下,从论点到论据,从而也能构造出了,从“一句话说清楚”到“几句话说清楚”再到“一次完成PPT汇报”,从30秒到30分钟的不同版本的汇报。了解电梯法则的同学,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对,这就是电梯法则。电梯法则来源于麦肯锡血与泪的教训,更详细的故事可以搜索一下,这里就不赘述了。简单来说,就是因为客户太忙的时候,汇报太啰嗦,所以丢到了客户的订单,怎么简明扼要地表述论点就是这里的关键,本质上跟上面小龙的挑战是一样的。下面我来举一个你一定会遇到的,需要使用电梯法则的场景,通道面试。
在通道面试中,评委虽然不像麦肯锡电梯法则故事中,30秒之后就会离开电梯,终止你的汇报,但是要知道通道评委通常也是工作繁忙的技术骨干或者上级领导,随时随地会因为处理工作而走神。这跟没听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然我当年遇到的情况更严重。
当时我是最后一个面试的,通道评委已经从早上9点一直面试到了晚上8点,因此我做了一个决定,在进去前的30分钟,我开始在我的PPT上面标注重点。但什么是重点呢? 我当时是这样思考的,通道面试无非是要论证“我已经具备了晋升资格”这个论点,要证明这个论点就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 为什么要做(Why),2\. 做什么事情(How),3\. 做的成果怎样(What)。
如果是你,在这三个方面,还要取舍来重点陈述的部分,你会挑选什么?做了什么事情也许是被推着走的;事情的效果也许是项目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怎么证明是“我”有晋升资格,而不是做这个事情的别人呢? 因此要描述的重点应该是“我”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Why。另外,效果和事情在PPT也已经有文字和图详细陈述了,也就没有必要说,为了节省时间,一句“为了节省时间时间,评委可以阅读该页PPT,如有疑问可以提问”,停留10秒就可以跳过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上级和客户太忙太累的时候,除了靶心明确,论点清晰之外,论据和分论点也可以有重点有取舍。
标题中的电梯法则
我多年的经验发现,在汇报、还有后面说的分享中,大标题大家都很重视的,利用前面说的结论先行,也可以帮助去明确大标题要表达的中心论点。可惜的是,本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小标题却没有得到多少人重视。
小标题也有电梯法则,麦肯锡要求咨询师要做到,客户阅读PPT或者报告的小标题就可以快速了解每页PPT的内容。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你把每页PPT的标题作为论点而内容作为论据。当然,这也是应对“走神”的好方法,相当于给了上级或者客户在错过内容后的一个快捷通道来跟上进度。
这里给你举个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你可以阅读文稿中的两个PPT的对比图:描述背景和挑战,后者是优化后,用“紧迫时间下完成超量大需求”作为标题和论点,PPT的内容从需求的量和难度,人力的数量,时间的多少来论证。
当然例子中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所谓的论证,其实就是“因为所以”的句式。一旦子标题作为论点呈现之后,你不妨看看内容是否能真的做到严谨的因果关系。就像是这个例子,我们不妨像是辩手一样,有论点,我们就可以自己来驳倒自己,例如,80多个监控点就能论证需求多么?就要花3个月吗?
第二个例子,大家可以先阅读文稿中的两个PPT的对比图:描述解决思路。通常我们的汇报,会先说背景和挑战,通常就要说解决方案。有意思的是,在许多技术汇报的PPT里面,大家都很喜欢画各式各样的架构图、类图,这时我通常就会问,这个图的目的是什么。通常的回答是,让听众了解下我们的架构设计。那了解架构设计又是为了什么呢?通常是为了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有多好,多合适。但是很多同学写出来的PPT的标题更多是如前者“分层协同”,一个不带论点的标题,PPT中的图的存在价值当然就有问题了。优化后,下面的图,就可以思考下,是否能支撑你的论点了,为什么分层协同能更好地获取资源支持,解决上面说的背景和挑战
上面两个例子,分别从Why和How两类PPT来介绍,如何利用好标题来构建你的电梯法则。大家认真思考这两个例子,也能发现,PPT的内容能否支撑你的论点必定会成为了下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在下一个分享 ,我会介绍金字塔原理中的逻辑顺序来帮助大家构建PPT的内容。
总结
这节课程我们介绍了电梯法则以及它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对自己而言,电梯法则可以帮你校验你的论点与论据是否充分,保障逻辑完整通畅;对听众来说,可以快速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特别在繁忙的时候功效更佳。电梯法则就像是“结论先行”的一个实战版本,需要更多地练习,落实到自己的ppt中。
思考题
你不妨拿自己之前写的ppt的其中一页,给他加一个有观点的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