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某,男,35岁,工人。因劳动过剧,内蓄郁热,新寒外束,病初自觉发热恶寒,头痛,心烦热,体痛,有时汗出,口干舌燥,面红耳赤,脉象紧而数。曾服辛凉解表剂,加味银翘散,汗未出病不解,而寒热加剧。
辨证:表邪未解,内有郁热。
治则:散表邪,宣郁热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
:生石膏15g,连翘12g,白芍10g,麻黄8g,生姜6g,甘草6g,桂枝5g。 服药2剂后,遍身蒸蒸汗出,发热恶寒已解,身觉轻松,头已不痛,惟心中仍然觉烦热,身倦食少。后以清热和胃疏解之品,连进2剂,诸症霍然而解。(邢锡波,邢锡波医案集.人民军医出版社.1991) ——桂枝二越婢一汤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各家论述 《金镜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
《古方选注》:桂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二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四分之一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复,因其病在阳,故有阳用二、阴用一之殊。
《伤寒贯珠集》:本无热证而加石膏者,以其人无阳,津液不足,不胜桂枝之任,故加甘寒于内,少变辛温之性,且滋津液之用。而其方制之小,示微发于不发之中。 ——麻杏石甘汤
原文复习 《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之。
《伤寒论》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各家论述 《医学衷中参西录》:用麻黄协杏仁以定喘,伍以石膏以退热,热退其汗自止也。复加甘草者,取其甘缓之性,能调和麻黄、石膏,使其凉热之方溶和无间,以相助成功,是以奏效甚捷也。
《伤寒论讲义》: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石膏用量多于麻黄一倍,借以鉴制麻黄辛温之性而转为辛凉清热之用;杏仁宣降肺气,协同麻黄以治喘;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