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觉得这篇没人看的文章写的很好,也许因为这里承载了我太多的感情。)
现在,我一个人,正在去上海的大巴上,强烈的颠簸让我得费很大劲捏紧手机,还要忍受晕车的感觉凝神打字。
一个人的时候我必须写的什么才能释放内心,也可能是为了赶除连我自己都不愿意承认的孤独感。
突然发现这二十年来,我总是一个人在路上。
几岁的时候我开始整年一个人坐车在姑姑和姥姥家来回跑。那个时候有下车的喜悦支撑着并不感觉孤单。
上大学几年的寒暑假我依然一个人。
无论是坐大巴车晕的胃里翻江倒海想喝口水却拧不开瓶盖的时候;
坐火车拉着有半人高的行李箱死活挪不动艰难开口求帮助的时候;
坐飞机颠簸紧张的死死抓住安全带的时候;
坐地铁公交挤到别人,他们把我推到的时候;
都是我一个人。
可能是习惯了,不觉得孤单,也许是早已习惯孤单而不愿摆脱。
却也要感谢,现在正是这种孤单的时刻,才得以静静回忆这几天忙碌又触动的时刻。
奔波千里回家见证多年朋友的婚礼可能让我感慨良多。仔细看着穿上洁白婚纱脸上挂着绝美笑容的新娘,貌似昨天我们还坐在高中教室里拼命背诵政史地为未来拼搏的模样,脑补她以后有另一个人陪伴的幸福平淡时光。
羡慕她们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决定和另一个人一起分享喜怒哀乐,共同承担责任,经营幸福。
在心里默默的告诉自己:不要抗拒,才能早日拥有爱人的能力和勇气。
这一年回家三趟,身心疲惫。每次要回家的时候,心里想着家里的尘土飞扬,泥泞道路,叫不起名字的熟人,长途跋涉的艰辛都让我对回家心存退念,不愿启程。但是这太多的不愿意,都在吃着家里的一碗白米饭的时候一笔勾销。
回家,去××地方,这两个简单的动词,就清晰的把家和世界的任何地方划了界限。
大学四年没回过家,到处漂泊,觉得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
其实,那只是亲情的家,真正的家是心里的家,是承载了你儿时的回忆的地方。
是你越接近越激动,越看越熟悉,一座房子,一棵树,一条河,都能勾起无数回忆并且嘴角不自觉上扬,一个模糊的轮廓都能清晰的判断是哪里的地方。
香的婚礼已经结束,我一大早就往自己镇上的家里赶。在街上,坐在沙尘满布,狼烟四起的马路牙子上,耳边全是最熟悉不过的乡音。吃着想了三年的热干面,觉得这简直是最美的味道,刚吃过早饭我又点了两大碗且全部吃完,其实是想更深刻的记住这时刻被我想念的味道。
很多同学说我的家乡话说的特别地道,我并不认为这是夸赞,因为本来就是理所应当,二十年的音容笑貌已深深的融入我的骨血,这辈子都会跟随我,这证明我是有故乡的人,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特有的归属感,很巧我是个相当传统的中国人。
从客车窗口老远看见大姨父站在路边,仔细盯着过往的车辆,生怕错过我坐的车,我当时热泪盈眶。
也许这就是我这么多年心里嘴里念着要回来的原因吧,这永远无法释怀的亲情。他们都老了,一句关心的话,一个熟悉的动作,都让我忍不住想哭。
上学加工作,应该有十年,每天早晨都是被闹钟和各种嘈杂的声音虐醒。今天在还是黑暗的清晨被鸡打鸣的声音叫醒,真的是件特别神奇的事,顿时神清气爽,没有丝毫想再睡一秒钟的念头。
伸着懒腰瞥见大姨在厨房忙碌,旁边姨父帮忙,他们是用爱做一顿送孩子出行的饭。
一直喜欢极力寻找欣赏美丽的风景,大自然创造的美景固然美丽,但我会一直找寻且会被下一处更美的风景吸引。而这灯光下两人围着锅台忙碌的身影,会在我内心深藏一辈子并时常翻出来细细回味。
车越走越远,也并没有离开家乡的伤感,毕竟太过面对各种离别让我身经百战,无坚不摧。只是麻木。不会因为离别哭泣,就像不会因为归来大笑一样。
写这么多不是像各种文人墨客一样感叹故乡的回不去是多么珍贵。我这种提着包跳上车就回来的人只是说说内心矫情的话。毕竟女汉子的内心更柔软而不可触碰。
更怕我会因为时间的不断流逝忘记我内心有过的起伏感。毕竟写下来的文字永远可以看见、这些时光与在这时光里发生的事会在你的念念不忘中被渐渐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