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思考快与慢》这本书的封目序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读不懂的书。
相信如果你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经济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等一些知识,一定会被这本书的目录吓到而自愿放弃阅读这本书。
如果真是这样你可能会为你的这一决定后悔不已。
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的呢,硬着头皮看一看,万一懂了呢?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这本书里说一个好的作家,努力做到语言简洁,绝不用“酬劳”代替“小费”,用“约翰停留了一次排泄时间”代替”约翰停留了一次拉刨屎的时间”。
所以说一个好的作家努力用最简单的语言阐述最复杂的事物,原因有二:第一源于写作目的。第二源于方便读者。
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慢
译者:胡晓姣,李爱民,何梦莹
出版:中心出版社 2012年7月
推荐指数:☆☆☆☆☆
丹尼尔·卡尼曼1934年生于以色列,具有以色列与美国双重国籍,196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之后相继担任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自1993年起,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众事务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先驱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VernonSmith)。卡尼曼的突出贡献在于“把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作出判断”。而史密斯的获奖原因是“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市场机制的选择性方面。”
本书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双系统进行判断与做出决策的基本原理。
第二部分:对判断启发了研究:为什么很难具备统计型思维。
第三部分:大脑有说不清的局限。
第四部分:决策制定的性质和经济因素为理性的前提下讨论经济原则。
第五部分:近期研究中关于两个自我的区别性描述: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第六部分,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的区别,古典经济学和经济行为学的区别,自主系统1和需费脑力系统二2的区别。
秦朔《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评价这本书说:生活就像点菜,饥饿时点菜会点的特别多,但吃一阵就会意识到浪费,如果慢条斯理的盘算怎么点菜,别人已经吃完了,这就是决策的复杂性,本书会帮你真真理解这一切。
01 从没接触的领域没有关系,作者会用最简单的方法教会你
小孩子咿呀学语前大人们喜欢用“吃饭饭”“睡觉觉”代替“吃饭”“睡觉”,因为这样说更容易让孩子们听懂并学会说话。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在学习1+1=2之前要先认识1和2的道理。
由简单到复杂是人类的一个认知过程,从复杂事物在回归到简单的规律,是另一种认知过程。这两种认知过程截然不同,一种是源于好奇,一种是源于好奇之后对真理的探索。
本书书的第一章从一张图片和一道乘法算术题开始讲起。
图片是一张愤怒的脸,当你看到一张生气的面孔,你会想到什么,生气心情不好,被老板骂工作不顺心,等等。作者管这样的直观判断称之为快速思考。即系统1:无意识,且快速的,没有感觉的完全处于自控状态。
17*24这道乘法算术题我们通常会拿出笔和纸算一下结果,在算的过程中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笔和纸,然后在回忆上学时曾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这个过程是脑力工作,是可以练习,并且有序进行,我们称之为慢思考。即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肺脑的活动上来,如复杂运算通常和我们的行为选择相关。
以上这两个简单的例子,会不会让成人的你拥有了往下读的勇气呢?一定会有的。
就像没有一个饥饿的人会拒绝甜品一样。
02 记不住没有关系,你可以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相关联
你一定有过将“English”与“英沟里洗”相关联的类似经历。
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想学韩语。有一种快速韩语速成手册,速成手册里人为的将韩语和中文相对应的韩语谐音连读,这种手册卖的特别火,这种相关联就成了商家获取利润的途径。
这种相关联学习方法在学习语言不可取,但是用在读一本不熟悉领域的书上却非常实用。
假如你不知道系统1和系统2,到底在我们的生活领域中起到什么作用,我们可以将系统1,看成一个整体,系统2,看成是局部。
整体相当于我们的关注圈,而局部就相当于我们自身的影响圈。
个人独立的第一步:做到积极主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讲到的积极主动是关注我们的影响圈。
扩大影响圈,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控制自我,这就像是系统2的功能。
关注自己的影响圈,更像是向内看的一个过程。
向内看,需要区分,“我”和“我的行为观点”的区别。
“我”是个好人。
“我的行为/观点”是可以改变的
这也就是所谓的绿灯思维
拥有绿灯思维,我们在受到批评的时候不会外界的影响。
当你的领导看到你修改的稿子说:你写的这是什么玩意儿?你一定会觉得特别委屈。
如果你拥有绿灯思维,明白领导批评的是你写的稿子,而不是你本身。你自己本身很好,你可以通过集中注意的方式在好好改一改你的稿子。就不会因为领导的一句话而难过。
从某种程度上讲扩大影响圈必须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集中注意力时人们的瞳孔就会放大,5秒钟之内瞳孔放大50%,心跳加速7拍时,人们的注意力就达到了极限。
假如将极限的注意力比作是获得真知的宝藏,那么获得宝藏的秘诀,则是每一位求知之人的向往。
聪明不仅指的是推理能力,也只在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和在必要时调动注意力的能力。
03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是一句空话
当人们对一个任务达到熟练的程度,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
所谓熟能生巧,巧能生精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史蒂芬·金10岁试笔,53岁 35部作品,在他的第一步作品《凯丽》出版前,退稿数量可容下一个大卡车,而他的第一部作品从《战士凯西》开始,他一字不落的把它抄下来,在偶尔他认为合适的地方加一点描写,最后他把连抄带编的东西拿给妈妈看,妈妈鼓励他说:我打赌你会写的比这个更好,自己写一个吧。
自此他开始了笔耕不辍的写作之路《写作这回事》是他给热爱写作的读者上过的最生动的一堂写作课。也是因为写作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妻子。
达到熟练程度需要有系统2的自我控制和认知努力。无论是自我控制还是认知努力都离不开刻意练习。
史蒂芬·金不断的刻意练习写作,让他在三十一岁时成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亿万富翁。
在经济学行为中,付出就是成本,学习技能就是为了追求利和成本平衡,所以在获得成就之前刻意练习必不可少,刻意练习一为提升注意力,二为降低成本所付出的努力程度和时间。
史蒂芬·金说:关起门来写作,门把世界都关在外面,把你关在了里面,你要集中精力,完成手上的工作
刻意练习也是人们常说的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则需要养成,固定时间固定环境,做固定事情的习惯。
据我所知,每一位被人们熟知的名人没有一个不是深度学习的,像巴菲特、查理·芒格,比尔盖茨等等。
深度学习可以让我们轻松达到心流的状态。
心流是一种将大脑注意力,毫不费力地集中起来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使人忘却时间的概念,忘却自己也忘掉自身的问题,新刘巧妙的区分了两种努力形式。
第一是对任务的关注。
第二是对注意力的严格控制。
在心流的状态下集中注意力关注吸引人的事并不要求自我控制。
就像吃饭时吃菜,睡觉时盖被子一样自然。
史蒂芬·金的高度集中写作方法,让他的写作达到了心流的状态,从此写作无难事,只怕遇到有心人。
把极难的一件事情做到水到渠成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经过自己不断努力,刻意练习而获得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需要靠自己一点一点培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伊索寓言的《会饮篇》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我很喜欢: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了两半,一个不完整的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却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
但是在众多被劈开的人当中找到更接近自己的另一半,确实需要通过自己不断努力提升而来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是一句空话, 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不断努力,运用大脑思维的特质,掌控我们的人生,让系统1和系统2有效结合,把我们的影响圈逐渐扩大就是对关注圈最好的诠释。
愿你学习终身,能找到自己被劈开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