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在看《中餐厅》第二季,见王俊凯炒菜,我不禁发出:这么美好的一个少年的感慨。想想自己,每天都在不慌不忙一成不变的生活。不便有了些压力。
总感觉现在还小,以后的时间还长,一切都还来得及,因为已经习惯了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17岁是,18岁是,19岁是,20岁是,25岁时,恐怕35岁也是吧。
王俊凯才20岁会炒菜,会跳舞,会唱歌,而我们都不会,总是感觉一切都还来得及,于是心安理得的每天依旧无所事事,在本来该努力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每天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搪塞别人。也是,现在的我们大抵迷茫,找不到方向,却又可以底气十足地说一切都来得及,因为还有年轻的资本,还有时间可以挥霍,所以自我催眠,一切都来得及,怕啥?林夏萨摩一句话:你才20多岁,为什么很多人总是在该拼搏的年纪选择安逸,有多少人觉得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是错的。
一直都觉得,只有因为害怕来不及,才会越发努力,越发逼自己。谁都想要在一个还算年轻的年纪就完成自己的梦想,不是么?
现下,跑得快的人总会告诉自己,快点,再不快点就来不及了。
可是明明跑得慢,还落后的你,却一个劲地告诉自己,没事,来日方长,慢慢来,于是一步一步走,一步一步落后于同龄人。其实早就到了要跑的时候。
那么20多岁该是什么样子,而我们又是什么样子。
2
中学的时候,老师总是会在放假的时候安排很多很多作业,大多数人都喜欢拖。今天告诉自己来得及,于是没动一笔;明天也觉得来得及,于是没动笔,后天依然。日复一日,到了假期最后一天来不及了,开始慌了,拼了命写,熬夜,抄袭,有时候可以达到差强人意的效果,有时候却也只是敷衍了事。
就像老师安排的作业一样,小时候的我们也给自己20岁的那十年赋予了很多小小的目标,或者可以说是小的梦想。那时候满腹憧憬,以为20岁就可以活成现在想象的模样。
结果,我们也像对待老师安排的作业一样。
20岁的第一年,我们觉得一切来得及,于是给了自己玩乐,不作为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20岁的第二年,我们也觉得一切都来得及,于是给了自己缓冲的时间,心安理得地继续玩乐;
20岁的第三年,看着身边的人越走越远,看着你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你开始慌了,找人询问是不是一切都来不及了,人家告诉你一切来得及,于是你又觉得一切都来得及,那就不用慌,所以继续沉迷。
是啊,一切都来得及,什么时候都来得及,这没差,我们总是找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
最怕的就是因为觉得一切都来得及,什么时候都来得及,于是本应该今天做的作业硬是拖到了最后一天,也是在80岁你才实现了18岁的梦想。
3
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自我安慰的人。
18岁的时候,刚接触世界,于是心里上放松,让自己玩一年,想着才18岁,一切都来得及。
19岁的时候,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变得优秀,有些羡慕,有些佩服,但是还是不知道怎么开始,于是告诉自己才19岁,一切都来得及,过一阵子再努力也不算迟。
20岁的时候,进入大三,身边更多优秀的人,自己还是一事无成,有些心慌,有些不知所措,终于开始意识到危机了,结果还是觉得自己才20岁一切都来得及,于是又心安理得的放松。
你总是告诉自己一起都来得及,所以不曾真的开始,所以一直没有接近想要的生活,活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模样。
你告诉自己厚积薄发,但是是不是厚积薄发只有自己知道;你告诉自己来日方长,但是是不是真的来日方长也只有你自己知道。
也许来日方长只是浪费时间拖延症不断复发的借口;厚积薄发只是蒙蔽自己的障目。这个比20岁来不来得及更加值得思考。
20岁前的我是这般,20岁后的我还是这般。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知道了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不要总是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