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的观点,深感认同。他说:作为父母,小学生重在陪伴,初中生重在尊重,高中生重在放手。家长投入的精力越往后应该越少。
尹建莉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主要任务应该向内发展。我认为向内发展应该包括合作意识、共情能力、悦纳自我和安全感等,孩子在小学生最重要的建立安全感,这就主要家长的陪伴,所以我不建议初中生在学校寄宿,因为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没有建立起安全感,容易出现疑神疑鬼、难以与别人和谐共处,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而且有些心理问题长大后才显现出来,所以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人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有的人长大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实际上都是小时候埋下的种子。然而我遗憾地发现,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很多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时就送孩子去了寄宿学校,孩子一周才能回来一次,这些父母丧失了陪伴孩子的机会。
初中生到了青春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大脑前额叶皮层还没有发育好,遇事比较冲动,容易受他人影响。这时候家长就应该学会尊重孩子,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把他(她)当成懵懂无知的孩子而包办他的一切,而是遇到事情要多商量,多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至少要给孩子多几个选择。
很多亲子关系糟糕的家庭都是因为家长不懂得尊重而导致与孩子剑拔弩张,很多家长自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在孩子眼里这是家长以爱的名义去控制他(她)。所以对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尊重至关重要。
高中生就可以在学校寄宿了,对于高中生,家长要学会放手,学会课题分离,孩子的任务要孩子自己去完成,孩子应该负的责任要孩子自己学会承担。现在有些高中生动不动拿不上学来“威胁”家长,其实就是家长没有做好课题分离的原因。因为家长不舍得放手,在这些孩子眼中,学习是为父母而学,读书也是为父母而读,所以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以“不读书不上学”来逼迫家长满足他们的要求。
所以,对于高中生,家长要学会放手,敢于放手,要相信孩子能够做好,也要给孩子试错的机会。总之,信任是前提,放手是手段,课题分离是结果。
为人父母,不仅仅爱孩子,还要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完成自己的课题。孩子小学时陪伴,初中时多尊重,高中时会放手,只要家长做好这三件事,孩子一定会身心健康,茁壮成长,不会走弯路,更不会出现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