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在车库门口看到教授,正在搬纸箱子,好几个,我看一个人搬不完,于是过去给帮忙搬了一下。
我说:您这是刚回来,还是出去啊。
他说:刚回来,出去办点事去了。
我说:假期了,您不休息一下啊,还在工作?
他说:也不算工作,给老领导去送点礼。
我说:哎,您这个比较奇怪了,人家都是节前送礼,昨天端午节,您咋今天送礼?
他说:我几乎不会在过节的时候送礼,基本上都是平时送礼。
我说:为啥啊?您这不是整反了?
他说:在中国,送礼是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会送的能送出价值,不会送,反倒是减分的。
我说:有啥不一样的吗?
他说:送礼,最忌讳扎堆送,因为人多,收礼的人根本记不住你。这个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收礼人感受不到你的用心,因为是过节,会以为是你给很多人都会送礼,会感觉在你的心里,他不是那 么重要。要是平时送呢,就只有你自己送,这个就会显得他在你心里很重要,因为是随时会想着他。
我说:哦,这个观点比较新颖。
他说:送礼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你送不出去。
我说:不知道送什么好?
他说:不是,是收礼人没有感受到你是安全的。
我说:那人家说,礼多人不怪,这个观点对吗?
他说:这是以前的老观点,在当下社会,已经不太适用了。
我说:为什么?
他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什么都见过了,再想让对方心动,那就需要特别的东西了。比如, 你给大领导送土特产,你就是给的再多,人家也不会稀罕的,反而会非常反感,面子还得给,还得陪个 笑脸,实则内心里无比的排斥,这就是给你减分的。
我说:就是你送的,人家未必喜欢。
他说:是的,你要预判对方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如果无法知道喜欢什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送硬通货。
我说:什么样的东西才算是硬通货呢?
他说:就是这个领域里的最好的品牌。送酒,就送茅台,而且是带发票的那种。送烟,就送中华,送手 表,就送劳力士,等等。就是这个领域的最硬的牌子。
我说:这得是比较好的关系吧?要是一般的关系,也是这样送礼吗?
他说:一般关系,那就要分别对待了,首先你要明确,一般关系为啥还要送礼?是要维持关系,还是要 有所请求?所以,每一次送礼,都要重视,都要多想一下。
我说:看来,送礼,还真是门学问。
他说:当然,还有很多技巧。你只要记住一个关键点就行了:要么不送,要送就让对方一下被征服。
我说:咋感觉像官场规则。
他说:不是限定在哪个场合,但是规则,是通用的。
我说:行,以后就按照您说的规则来。
他说:让平凡的日子里,突然出现了惊喜。于是,人家就记住了你。
我说:这句话,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