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收拾的收拾法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的时候,睁开惺忪的睡眼,想从衣柜里翻出那件很想穿的红裙子。
但层层叠叠的衣服成了找到那件裙子最大的阻碍,快速溜走的时间和迟到要扣的几十块钱让你不得不放弃,只能随便揪出一件慌乱穿上,褶皱还没有熨平,腰带也来不及系好,然后随手拿块面包,向公司奔去。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糟糕的日常,但也是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人的日常。
当想找的东西总也找不到的时候,当无用的物品占据了大半个房间的时候,当无数次下定决心好好整理一下又一次次半途而废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怨恨,怨恨买买买的自己,更恨不会收拾的自己。
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我们都情不自禁过,而商品渐渐填满了房间,家也一步步沦为仓库的时候,我们又都手足无措了。
我们无助、慌张,是因为没我们还不懂断舍离。
收拾是断舍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的收拾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整理、整顿”有一些微妙的差异,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仔细区别过二者的不同。
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在筛选物品时,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则是当下这条时间轴。
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扪心自问某件物品是不是与当下的自己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的过程。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间轴的收拾工作。从行动上讲,就是扔。
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储藏室,那只能叫移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收拾。断舍离要做的,是把不用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与它们的关系。
而最终,留在你房间里的就只能是对当下的你合适且必须,也确实在用的东西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留下的东西也必须时时更新着,以确保留下的永远是当下最需要的。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在“断”和“舍”的交替中,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真正达到轻松自在的状态了。
也许我们也可以把断舍离叫做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
不得不去收拾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那些东西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根源,但如果没有那些东西的存在,身边留下的都是自己此刻正需要的东西,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东西更像是我们的战友,能让我们有一个舒畅的好心情,我们做的其实只是在维持这种好心情,那自然就称不上收拾了。
#1 断舍离过程中的自我察觉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断舍离并不是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通过收拾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
以自己为核心,着眼于当下取舍物品的工作,通过在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令看不见的世界也发生变化,在不断地筛选物品的过程中,当下的自我也会逐渐清晰起来,我们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我想你一定会有买了东西却舍不得用的经历,这表面看是一种珍惜,背后隐藏的却是另一句话——我配不上那个东西,我还没达到那个水准。
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他的形象。你应该经常对自己说,“这个东西我是可以用的”。
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那么自己就会和那件东西更加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觉中发生变化。
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断舍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实现的。
扔掉东西,了解自己,最终喜欢上自己,这不是一蹴而就的状态,而我把这种来之不易的状态,叫做快活。
#1 从衣服开始,去除执念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条连衣裙,还缺一件大衣,当然毛衣、裤子、衬衫、长款外套、短款外套、中长款外套也永远都缺。
所以,一到换季的时候,大多数女人都会觉得自己没衣服穿,完全无视衣柜里已经塞得满满的衣服。
这是典型的“明明已经不会再穿的衣服,却舍不得扔,只能收着”,也是一种“说有却没有,说没有又有”的奇怪状态。
这种情况让我想到“丢掉那些不穿的衣服,是不是就等于丢掉执念的行动呢?”
以此为契机,我发现了那个一到换季就觉得没衣服穿的自己,也发现了那些丢在衣柜里的永远不会再穿的衣服。
那一刻,我意识到,对这些衣服,有的并不是留恋,而是一种执念,打心底里不想扔的执念。
那一刻,我下定决心——那么就从衣柜开始,学会断舍离吧!
女人最忍不住买的是衣服,最难舍弃的也是衣服,衣服舍得扔了,轻盈的生活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