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学期开始,我们就开始在学生行动力提升上做点文章,于是,先在职业发展协会内部开始,倡导使用记录每日三件事和当日的“小确幸”,当时,只是发出个号召而已,于是,积极行动的自然会行动,消极怠工的还是那副熊样,即使跟着激动个一两天,然后还是会被打回原形。
2016年元旦,依然关于行动力,我们在形式上做了些文章,在淘宝网给每个人买了一个记录每天三件事的本子,然后,带领大家认真用“生命之花”分享了年度计划和行动力的重要作用,最后,收了每个人10元钱,作为当月的投注,我们以一个月为期,约定了一个月之后看大家的变化和坚持,开学了,大家坐在一起开的第一次会,就是关于行动力的分享,最后,组织中只有两个人,认为自己的行动值得拿回上交的10元钱,于是,我们把所有人的钱,分成了两个大礼包,分给了坚持行动的这两个人。我想,10元钱的威慑力还是有限,行动记录的方式仍需改革。
第三轮改革来了,一切源自于新精英的“橙子学院”,橙子成长联盟的推出,让我们记录三件事找到了组织,也找到了很好的工具。橙子成长联盟开发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记录人必须在早上记录下当天计划要做的三件最重要的事和当天想去做的一件让人幸福的事,然后,晚上记录人还需要回顾这一天,总结三件事的完成情况,为今天的成就感、幸福感打分,并给这一天做反思。这样的形式,很好的解决了许多问题,比如,记录人会不会在晚上睡觉前拍脑子总结一下今天干了什么,然后随意写下三件事呢?比如,记录人所写的三件事,会不会跟他的个人目标、年度计划毫无关联呢?再如,记录人如果只是记录事件,而不去评估成就感也不去反思,事件本身会不会没有什么意义呢?“三件事”这个工具的开发,很好的规避了这些问题,如果开始时配以“生命之花”的工具,让记录人在自己年度计划的基础上先规划自己所要干得事情,然后再以此为依据去计划每天的小事,那么我想,坚持做下来,变化一定是显而易见的。
有时候,形式的意义的确是大于内容的。比如,开始用工具记录“三件事”,社团里的小伙伴们每天会向接龙一样晒行动,它的带动效应是非常明显的。而且,我借鉴了“天黑写作团”的运行模式,让每个人上交100元的行动抵押金,并且采用小伙伴轮流当法官的形式,对于三次不晒的人,格杀勿论。这样的记录已经持续三天了,从效果来看,真的比以前好了很多。看着现在的大学生们,有的在健身、有的学画画、有的读书打卡、有的运动记步,好羡慕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如果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也有人带着这样去成长,我想我会是另一种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