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肠胃不好。
虽然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每一次犯病都是死去活来的折腾。曾经半夜两点求着宿管阿姨开门放我去医院,那时候正是暑假,我留校住在空荡荡的宿舍楼里,打遍了通讯录找不到人陪我去急诊。宿舍和卫生间在走廊两头,去一趟要扶墙走,半途还要歇两歇。从十一点熬到两点,冷汗淋漓两股战战,自觉再不就医怕是看不到明天的太阳,咬咬牙决定一个人也要爬去医院。
好说歹说,被放出了宿舍楼。那时候还不会用滴滴,宿舍距离有出租车路过的马路还有一公里路程。一路拖着脚步边走边打电话,大夏天的裹着秋天的厚外套还打抖。颤巍巍地期盼着能找到个什么人陪我,这时候社恐已经抵不过生理不适,也敢在凌晨给不熟的人打去了电话,只可惜少有人接,接了的还不在学校。眼泪窝在眼眶里,只能让脚步尽量不要那么虚浮。
脆弱的肠胃经不起劳累,饮食要少油少盐少纤维。久病成医,我已经总结出了一套简易的饮食规则,每次犯病之后拿出来用两天,养养肠胃,平常还是该吃吃该喝喝。若有同学不幸和我被同一颗子弹击中,我也能胸有成竹地指点一番:我管你爱吃辣还是爱吃酸,粥先喝两天。荤腥要不得,蔬菜少来点,饮料靠边边。
想当年,我也是一个酷暑天喝冰饮配变态辣炸鸡的人,大概每个人都有一个从朋克到养生朋克的过程吧。
家里人的肠胃都不是很坚强,所以在吃什么全由爸妈决定的年纪,我的肠胃被保护得还不错。什么吃雪糕会拉肚子,吃葡萄会肚子痛,爸妈烦恼的问题我全都没有。看我的肚皮表现良好,在某一个周末,我妈心血来潮带我去吃了一餐爽的:带冰碴子的西瓜汁加炸串,不够再来一盘炸鸡。
第二天我吐到满嘴胆汁,悲剧自此开始。
我的肠胃再也没有恢复到之前的健康水准。那时候还小,抵抗力弱,但凡吃了点什么不对劲的,常常半夜被抱去急诊。我为此专门写过一篇作文,描述爸爸晚上背我去医院。小学时我还是班主任(语文老师)的一枚爱将,被点名起来朗诵自己的作文,那天我就读的这一篇。读着读着,爸爸脊背的温度仿佛还残留在我的脸颊,我的眼眶湿润了……就在这时,班主任一声怒喝惊醒了我:“XXX,你这也太假了,什么年代了还编这样的作文?坐下!”
我气得大叫:“我去的社区医院,近得很!”
哦对,还是这位老师,不允许我在作文里写“女人”这个词,嫌难听。虽然我至今也不明白这个平平无奇的词语哪里戳到了她的雷点,她是女人我也是女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总之,我从我爸妈那里学到了一套修养肠胃的食谱,大概包括:白米粥配乌江榨菜,姜末咸粥(这个很黑暗),姜炒鸡蛋(一样黑暗),青菜豆腐西红柿飘飘汤。
有姜参与的两样我不想再多做回忆,但是另外两样,可以说是我活到现在对食材本味的极致体验。
熬白米粥的米,品质起码要过得去,不能太碎没嚼劲;榨菜我习惯吃乌江的,其他鲜甜少菜筋的品牌也都很好。当煮开花的米粒在舌尖上化开,一丝浓稠的米浆香味还挂在口腔,榨菜的脆嫩爽鲜甜爆裂在齿间,简直是病中至高的享受。除了那些口味极清单的人群,现代生活中再难以找到一个生肠胃病这样好的契机去休憩味蕾了。让味蕾从炸鸡和火锅中逃离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可以变得如此敏感,而味道的层次可以如此丰富。
青菜豆腐西红柿飘飘汤是进阶版,肠胃稍好一点的时候可以喝。其实我也只喝过一次,那是我嘴里实在淡得口水都能当糖水,央求着我爸做的一碗清汤。原料全在我为它起的名字里了:柔嫩翠绿的几片青菜叶,薄如纸片的豆腐,用以提味的西红柿,加一点盐。至于为什么还有个“飘飘”,那是因为这几样原料要么薄要么散,在清亮亮的汤里飘若飞絮,喝进嘴里也十分虚幻。
青菜有菜香,豆腐有卤香,西红柿微微酸甜,汤水有一抹隐约的咸。这几样加在一起,让我喝得飞升成仙。
当然,要品尝出这两样的极致妙处,还得大病初愈,嘴里淡出鸟,并且有一对严格监督你饮食的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