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的时候,从朋友那里替她接了一个家教,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女生。第一次来到她家时,家中的奶奶和爸爸热情地接待了我,从他们的言辞和谈吐中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家庭。果然,他们是一个教师家庭。
在这个家中,奶奶负责孩子的学习计划与安排,爸妈为她出学习经费。而她上学时在学校附近租的这个房子里住着,衣食住行由外公外婆负责。女孩的小名叫小小,据我了解,她除了暑假的最后半个月,几乎每一天都是排满了的课程,写作、奥数、英语、画画、游泳、舞蹈、古筝... 而在她的身边,有无数同学都有这么多的课外课程。我十分惊叹于现在小学生们的学习量,这感觉真是亚历山大!当然,在我有过交流的家长们几乎都是同样的意想法: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当我开始给她上家教课后,有一个深刻的感觉就是在家里和教室上课的区别。在教室,能感觉家长和孩子会比较听老师的吩咐,任何事情也都会注意一些,自然更加尊重课堂。在孩子家里上课,就分很多种情况了。而我第一次做家教,遇到的孩子性格就偏向调皮,家长比较娇惯。遇到问题也会吼她,但是她不太听得进去。
最开始的一年,我以专业老师的负责态度很认真的指导她练习。她是一个悟性高的孩子,状态好的时候上课很轻松不费力,一遍就过,可是状态不好的时候占大多数。原因其一,爱走神,不听我讲的重点。其二,明白的东西不记在心上,错了不改,改了继续错。
这是头疼的一年,我鼓励她,很严厉地批评她,想尽各种办法希望她能认真学习。可是最后也无成效,其实问题就在,她的心思完全没用在古筝上。所以,就算悟性高,也意义不大。
不过在与小小家长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外公外婆并不希望她学得太多太杂,但他们不负责学习安排,所以也只能跟计划进行。奶奶的主要目的在于她能通过古筝这一门特长帮助她进入更好的学校。而我也对其学习压力表示理解,所以我开始对她的学习计划有所调整。
我的课程大约1个小时。小小在暑假里已经学完考级曲目的其中一首,所以任务相对轻松许多了,于是我在上课时,前40分钟以专业曲目为主,后20分钟以她自由选择的乐曲为主。
为何这样呢?虽然家人对她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但作为艺术门类的老师,我仍然不希望学习音乐完全成为孩子们追求某种功利的手段,这样说可能太严重了,但或多或少会在孩子心中留下类似呢印象,而忘记了艺术审美的本质。我若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去改善与调节,也是极好的。家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孩子在练习中也能有收获,何乐而不为呢?
经过一段时间后,小小的上课质量的确有所提高,在上半节课,她的注意力是相对能集中的,到了最后20分钟,开始慢慢分散注意了。当我让她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事时,她是兴奋且积极的,甚至与我分享在学校听到的好听的歌曲,手舞足蹈地比划着。那时我的第一步也算是成功了。
这是家教中的一点小小心得。教育是一门大学问,而我遇到的只是一个小问题。教学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会让你头疼同时也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