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喵星电影 小动物
最冷一天,何以取暖?
暖气、热炕或许比不上那团真正的火
它燃烧涌动仿佛一个生命,直到燃尽最后一丝真实的温暖
如果感觉寒冷,不妨幻想一团跳动火焰
或爱人的胸膛
然后,尽你做能,不要让它太快熄灭
还有,今天要讲的电影,希望也能为你取暖——
回到古老的文明、回归原始的情感
借助它灼热质朴的火光,度过最冷寒夜的236分钟
▼
《与狼共舞》
第63届奥斯卡奖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7项大奖
[只是现在,我们借此取暖]
由凯文·科斯特纳执导并出演。若你不知道他,着实有些遗憾,关于他的神话,可自行搜索。
本片讲述了的南北战争中的英雄邓巴中尉,无意间接触到了印第安人,并最终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而那团终将熄灭却温暖质朴古文明之火,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人和狼,究竟可否共舞?文明和荒蛮那个比较接近人性?作为一个男人,应该为何而战?......这些问题,在这部史传奇史诗中,皆有所寻问,而答案就在你的思考之中。
邓巴中尉在南北战争中立了大功,政府为了褒奖他,给了他任意选择驻地的特权。邓巴渴望着一种全新的生活,于是选择了遥远偏僻的西部哨所塞克威克。邓巴抵达哨所才发现,之前驻守在此的军兵已经逃离,他决定独自在此住下,等待其他军人的到来......
大草原的壮美深深吸引了他,无这边无垠的苍天原野仿佛就是他的天堂,邓巴独自过着平静而单调的生活,还和一只两条前腿都是白色的野狼交上了朋友,并给它取名为“两只白袜”。
邓巴曾在夜晚升起火焰起舞,而“白袜”则在一旁静静观望,仿佛窥见着生灵与自然的神秘联系;“白袜”也曾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与邓巴追逐嬉闹,正好被印第安苏族人看到,后来“与狼共舞”就成了邓巴在苏族人中的名字,也可能就在那一刻,苏族人愿意开始信任邓巴,因他们能感知到,天地间“与狼共舞”的这个人具有的某种灵性——
“我渐渐以新的方式来看待它,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自豪。从未真正的认识过邓巴是谁,或许名字本身毫无意义。但当我听到我的苏族名字,一次次被唤起……我才真正知道我是谁。”——邓巴
苏族人叫邓巴“与狼共舞”
顺便说一句,影片里的苏族人有着特别的命名方式。他们没有姓氏,他们的名字皆来自每个人特殊的表现。我的理解是,他们的名字并不是一出生就起好的,而是等待着某个契机——当他做了一件事,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他的名字也随之诞生。这或许比父母起名更接近名字的意义,举几个例子:
率性英俊的“风中散发”,这个名字可能来自他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
苏族人中的智者,“踢鸟” ,第一个愿意接触邓巴的人,他名字的由来应该和他的机敏以及善于猎鸟有关▼
而邓巴后来的妻子,“站立舞拳”,她名字的来由则是当面对他人的侮辱,她所做出的反抗行为▼
说回剧情
邓巴和印第安苏族人有了接触之后,生活便不再平静。苏族人为邓巴的到来而议论纷纷,在如何对待邓巴上起了争执。邓巴决定主动去找苏族人,途中他救起了一位想要自杀的苏族姑娘“站立舞拳”,她原先也是白人,但自小就失去了亲人并被苏族人收养。
之后,也是因为这个姑娘还依稀记得的英语,邓巴才得以与苏族人有了语言上的沟通。
在把“站立舞拳”交还给苏族人之后,邓巴骑马离去。邓巴的来访极大地震动了苏族人,而邓巴救人后离去的举动,也让智者“踢鸟”想去接近、了解这个白人,他决定带几个人去回访邓巴。第二天,他们来到邓巴的驻地。
这也是第一次,邓巴见识到了苏族人的“礼尚往来”——邓巴以美国人的方式,咖啡招待前来的陌生客人,而拿走咖啡和糖的苏族人,第二天,就给邓巴送来了一整张野牛皮御寒。在这种以物易物的文明中,苏族人不会衡量物质的价值,他们愿意把最好的送给他们认可的朋友。
而邓巴,确实也渐渐成为了苏族人的朋友和英雄。在之后的在捕猎野牛和与反击外族的入侵时,邓巴的英勇表现令苏族人大为折服,他也搬入了苏族人的营地居住,开始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之后,邓巴与“站立舞拳”日久生情,全体苏族人也送上了他们最诚挚的祝福,家家拿出最好的东西送给他们作为贺礼,哪怕是最贫穷的人也不吝惜自己的祝福。
而“风中散发”这样对邓巴说——“站立舞拳,曾是我最好朋友的妻子,我的朋友走了,因为你来了!”或许,在“风中散发”的心中,邓巴就是他战死沙场朋友的化身,死去朋友的灵魂已然在邓巴身上显现。
写到这儿,也介绍下印第安人的婚姻习俗。或许,婚姻本就如此简单。
印第安人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村中居民纷纷来到木房里,众人席地而坐,互致问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装,款式新颖,色泽艳丽。虽然印第安人性情开朗,但婚礼场合却显得非常安静,即使说话也是轻言细语。
印第安人的婚姻很简单,当需要结合的时候,只需要征得父母的同意即可。
印第安人的贫富不是以财产来衡量,最富有的男人是能力最强的猎手,女人的嫁妆则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甘情愿地协助丈夫料理家务。当他们性情不合不愿意再在一起生活时,只要举行一个和结婚一样简单的仪式既可以分手,也没有什么财产分割之类的问题。
再次说回剧情
邓巴也深切感受到了印第安人的朴实、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乐地生活在苏族人中间。除了肤色和长相不同之外,邓巴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印第安人了。在意识到大批的美国人即将入侵这片纯净之地,苏族长老决定将部落迁移至冬营,暂且安全度过这个冬天。
就在整个部落赶往冬营之前,邓巴想要去哨所取回日记本,那本日记有他在西部的所有回忆。之后,他想永远留在印第安人中间,与苏族人一起并肩战斗下去,就像他第一次同他们战斗时那样——
“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战斗,和丑陋的政治目的无关,也和领土、财富争端或者救人无关,人们为了保护过冬的食物储备而战,为了保护近在咫尺的女人、孩子而战!”——邓巴
而当他返回哨所,发现那里已经驻扎了一队美国士兵。他们看到印第安人装束的邓巴就开枪射击。爱马被打死,邓巴也成了囚犯。之后,邓巴为印第安人的辩护招来了一再的虐待和毒打。他们认定邓巴是叛徒。于是邓巴再也不说英语,而毅然说起了印第安语。驻军少校无计可施,只好派一队士兵押送邓巴回“海斯要塞”,进行军事审判......
一路上,“两只白袜”在不远处跟随邓巴,美国兵取乐般的举起枪,对准它射击。邓巴再也无法忍受这些人的残忍,他发疯一样的还击;而此刻苏族人(我想是寻着“白袜”的足迹前来)也出现了,他们一举消灭了押送队,救出了邓巴。
严冬来临了,苏族人在深谷的“冬营”中住了下来。为了不连累苏族朋友,邓巴谢绝了挽留,带着妻子“站立舞拳”离开了苏族人的村落......
其实邓巴想多了,美国人不会因为捉拿一个“叛徒”而大举入侵印第安部落;现代文明对原始文明的掠夺,“一个叛徒”这样的名头又何足挂齿?
但邓巴还是离开了,他走的时候,“风中散发”在山头大声呐喊——“我是不是你心中一辈子的朋友?”
他的呐喊,如同这只野性孤独的草原狼的悲鸣
与狼共舞
与印第安苏族人同生共死
在古文明的余晖中感受野蛮的厮杀与淳厚的温情
这就是邓巴中尉的传奇往事
邓巴的故事结束了,那盏印第安古文明之火不久后也熄灭了——
十三年后,他们的家园毁了,野牛没了。苏族人的最后一支在那布拉斯加州罗宾森堡向白人臣服。 大草原上伟大的马文化消失了。 美国西部边疆区很快没入历史尘烟之中。
理性看来,现代文明的发展对古老文明的摧毁不可避免。
大刘也曾在《三体》里说,“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而看完本片,却对人性和兽性的分别疑惑了......
"人性"到底是什么,说到底,它还不是被"兽性"的需求驱使?我们哪里“现代”了?那句“连个畜生都不如”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些问题说不清楚,或许我们只应记得——
熄灭的火光不代表它不曾燃烧过;逝去不见的不代表它不曾存在过。
因为有一天,人类文明也终将消散如烟
只是现在,我们借此取暖
【本片花絮】
作为全片的重头戏,气势恢宏的猎捕野牛场景耗时三周才拍摄完成,剧组动用了100位印第安特技骑手和数千头野牛。在蔚为壮观的庞大牛群中,没有一只野牛出自CGI特效。
因为苏语更为普及,所以本片将小说中的印第安科曼奇族改为苏族,虽然苏语对白非常简单,可用词和发音却相当精准。
科斯特纳的女儿安妮扮演幼年时的"站立舞拳",在梦境中她回忆起家人遇害的戏中,她跑着往回分别看了两次,因为科斯特纳告诉她从右肩往回看,但是她不知道哪边是右肩,当时安妮只有6岁。
除了电影开场的国内战争是在最后拍摄之外,受天气影响,电影所有场景都是按照时间先后拍摄的。
好莱坞的大部分导演都尽可能不在野外拍摄和不与儿童及动物合作,科斯特纳打破了惯例,预算超支自然在所难免,科斯特纳不得不自己出资300万美元,影片成本由此增至1800万。
最后,播放本片,给你取暖
【写在最后】关于电影,我不信赖大众媒体。所以努力原创,为你推荐值得花时间去看的电影。更想以电影观人生,和你们聊聊这个世界的内容。同时敬告:未经授权恕谢绝转载其他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