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83天时间,自己细读《道德经》,只为理解,只为认知,只为记忆,别无他用。个中很多观点只是自己时一己所言,颇有缪误,只当自我探索,有好学者如有不同观点,自我保留,彼此不做比较。正如太阳之光,各人自收,冷暖自知,仅此而已。
美学之始,唯道而美,与儒佛同在,相互辉映,成就东方文明之脉络,养育数千年华夏之化育,此中自由颜如玉,此中自有黄金屋。今有如此踏雪寻迹,实乃吾人之幸,得之如饴,嚼之余香无穷。
老子乃东方哲学之源起,诠析阴阳,展开三易之本,自成其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透彻一切由道而生。道性无状,惚恍有像,恍惚有物;道乃物本,周行而不殆,为天下母;道乃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乃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在对立中矛盾,在对立中统一,在对立中平衡,在对立中转化,在对立中修正,辩证实践随处可见。“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多则惑”“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等等,都清晰了辩证之要,复归于无。
老子乃先验智慧,“涤除玄览”直照人心,“绝圣弃智”自然为之,这些无不透出老子的先验智慧,与其在经验中提炼,不如感受自然中开悟,很多现象至今无法解读,可见老子之智慧流布的自然性。
老子对社会贡献不在礼仪上,而是礼仪之骨,有了这样自然认识架构,才有了儒学丰富的社会姿态,更有了佛学丰富的精神透析,三者互为一体,就是多姿多彩,无限探索的人生。这在很多著作中若隐若现,脉络贯通。
一部《道德经》五千余字,包含了多少智慧,难以深究,即便懂了那么一点点,用之无穷。“反其道而行之”“柔弱胜刚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治大国若烹小鲜”“无为而无不为”“见素抱朴”等等,都能在当今社会善用于巧,化育你我。
“物极必反”,善用便是道,德性为上,一切至真,至善,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