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姐姐,他是弟弟,他们是从小长大的伙伴。他是她舅舅的儿子,比她小半岁。
家里他们这一辈,他俩最小。上面的哥哥姐姐都差不多相差了10几岁,所以他俩是同龄人,相处也就多了。他从小很听话,乖巧。在她的记忆中,弟弟冬天都带个皮帽子。有一次跟舅妈来到家里,弟弟进屋一副怯生生的样子,不怎么说话,和热情的她截然不同。但她却很想跟他交流一起玩。她那天还用妈妈给别人打针消毒用的棉球蘸了红墨水,做了梅花给他看。
放暑假,她和弟弟都会到大姨家住上一段日子。大姨家有一个上大学的表姐,还有两个上师范的表哥。那些时光现在想起来也是她童年回忆中最快乐的。他俩是表哥表姐“教育”的对象。“来!你俩背下《小猫钓鱼》,背的好的奖励5毛钱!”他俩就乖乖地站过去,背给哥哥姐姐听。晚上,那时还没有电视看,表姐指着墙上的一首诗《枫桥夜泊》:“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你俩谁先背下来,奖励谁一个好吃的。”他俩又开始认真地背起来。
夜晚,搬两条长凳,摆上凉床,躺在大姨家的院子里,看着浩瀚星空,偶尔流星划过,蛙鸣,蟋蟀声,偶尔两声狗叫声。表哥表姐出谜语她和弟弟猜,也会讲故事给他俩听。她和弟弟也会帮忙掰玉米,一起坐在院子里掰玉米粒,看谁掰得多。弟弟每次都输给她。
后来,他俩慢慢地长大了。表哥表姐读书成家后也不住家里了。他俩就去得少了。高中时,弟弟被查出有乙肝,在她家熬了很长时间的中药,弟弟每天中午到她家里喝药。那时病情还算控制了。弟弟写得一手好字,软笔硬笔都非常漂亮,在省里比赛还获得过很不错的成绩。高考时,走的艺体生,考到了成都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舅舅因为出车祸残疾了,上大学申请了助学贷款。
她和弟弟念大学都在成都,相隔不算远。姐弟俩虽不常见面,但在陌生的城市,彼此仍是最亲的人。他谈了第一个女朋友,给她打电话:“姐姐,周末有时间吗?我们去天府广场碰面,带个人给你见见。”那个周末,他带着女朋友,一脸害羞地给我介绍:“这是##,这是我姐姐。”那一天,弟弟好开心地跟在我们后面,帮我们背着包。
记得有一次,他俩聊天聊起家族里在外面的城市都没有亲戚。别人家总是这个城市有亲戚,另一个城市又有亲戚。他说:“姐姐,我们以后都在外面吧!这样我们以后的孩子就有地方走亲戚了。”不知道是不是潜意识作祟,他毕业留在了成都,她,去了更远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