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李, 青州人,1987年属兔,马上36岁了,想写点什么东西,因为我感觉脑子里面记忆的东西越来越模糊,怕以后忘掉了小时候的事情,也就没了在这个世界存在过的痕迹。
我出生的时候是农历的六月,87年正好是闰六月,而我是后六月,所以很难得过一次真正的生日,上次过应该是30岁的时候,生日那天跟我大姨家的妹妹聊天,我俩的生日差了一天,说起来下次过生日可能60岁的时候。忽然间觉着,有点伤感。
我小学是在康家庄小学,周边的几个村子上学都在这边,小学旁边是尧王山,这山不高,300多米,相传很出名,佛教青睐的圣地,也是东夷文化发祥地名,原先叫九顶莲花山。旧志引《从征记》载:尧因巡守登此山,所以后人便称尧王山,说的是尧舜禹中的尧王,原先上面有很多佛像,岁月侵蚀几千年,还有个尧王庙,在某一个年代被破坏过,依稀记得上面有个石碑。现在可能已经看不清楚字了。
小时候哪懂什么历史啊,关于尧王山的记忆一个是山脚下驻一个军营,编号应该是54872部队。人生第一次正式的看电影就是在这个部队的礼堂里面,我们小学组织的,应该是关于一个军队题材的,名字不记得了。当然家长是进不去的,记得平时的时候跟家长坐墙头看过,内容不记得了,家长比我们兴奋多了,94年左右的时候,在村里基本是没看过电影的,后来的露天电影就开始多起来了,题材也多,大家带着凳子,晚上早早的就去排队等着。那是一个物质匮乏,但是人更容易满足、更容易开心快乐的年代。(小学乡里几个学校联合演出,我们练习的是军体拳,部队军人教的)
再有一个就是山腰跟山脚都是中的桃树,我喜欢的一种叫白(bei)塔,这桃等成熟的时候,可以直接扒皮吃,又白又大,汁水还甜,就是放不久。咱自己吃的都是自己掉下来或者品相不好的那些。有个15年没见过的朋友前不久从南京过来玩,说他吃过最好吃的桃,就是小时候来我家玩的时候我给他的,直到他后来上大学去到外地拼搏这些年,再也没有吃到过这种心心念念的味道,我想可能不仅仅是现在的桃确实跟那时候不一样了,更多的是青春吧,那些逝去了但回想起来依然美好的东西。还有一个好像叫景红,脆甜的,离核(hu),个头稍小,方便存储,我比较懒,不是很喜欢脆脆的水果。当然青州最出名的桃是蜜桃啊,对了,青州蜜桃跟冬雪蜜桃是两个品种啊,是不一样的,蜜桃是9月、10月成熟,冬雪蜜桃是11月,记得很冷的时候才能吃到的。我小时吃的青州蜜桃产量不大,个头比较小,甜是真的甜。青州蜜桃是贡品,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弥河银瓜了,这个也是贡品,成熟的时候,隔着老远都能闻到瓜的香味,最好吃头蔓儿,皮薄还脆。现在只能挑着买了。有的好吃,有的就一般。话说现在很少能吃到闻着就好吃的水果了。
还有一个就是每年清明的时候爬山了,鸡蛋煮熟后一定要染成红色的,一家老小去爬尧王山,有的老人烧香祈福,我们就是为了吃东西,路边的石头底下,只要掀开基本都有蝎子。当时有小伙伴胆子大啊,徒手抓蝎子,捏着蝎子尾巴的位置在我们面前炫耀,后来被蛰了,哭着就回家了,隔着老远都能听到他的声音,哈哈哈,我也干过件傻事,记得小时候家里养了只羊,放羊的时候无聊,看到有几只蜜蜂在采蜜,我就一把抓住了,然后兴奋的跟我弟弟展示:快看,我抓到了。突然钻心的疼痛啊,有一只扎在我指肚上了,手肿了三天,跟个小胡萝卜似的。二傻子的青春年少。(记得初一的时候有个女孩对我有点好感,不过我的发小喜欢她,我就装傻充楞糊弄过去了,发小给她买的一个小项链,她给埋在了这座山上。)好像我们那个时代,男孩女孩出来玩,基本都是爬山,云门山,驼山,黑山,劈山,也没有什么大商场啥的,都是骑着自行车,单纯又美好。
当时我们村边上有砖窑,以前盖房子用的砖都是这样烧出来的。后天听大人们传挖出长城来了。我心想真没文化,屁的长城,长城隔着十万八千里呢,后来结婚,回家游玩搜历史的时候才发现,草率了,1700年前,这里确实有座城池叫广固城,后期被毁,青州还做过12年国都,这个国家叫南燕国,听着是不是很耳熟?天龙八部姑苏慕容复,巧的是,南燕国开国皇帝确实是鲜卑族的叫慕容德,只是他死的时候,无子嗣。慕容复想复的可能是前燕或者后燕(知乎大神分析的)。
我的童年就是在弹弹珠、打包、跳皮筋、烤蚂蚱、烤地瓜、扣节流鬼(知了猴)、做饭(因为懒,不想去地里割麦子)、摘桃、李子、核桃、蟠桃等一系列活动中度过的。那个时候,你要想吃了随便找个桃园或者地里摘点东西,都不算偷,有的人家还给你带点让你回家吃,那时候跟现在不大一样。我们小学是必须要学会骑自行车的,因为上初中需要自己骑车1个多小时去,每周六晚上放学可以回家,周天晚上回去上晚自习。啥,为什么父母不送,我们上小学开始都是自己去上学的好吧。走个半个多小时吧,风雨无阻。冬天教室烧火都是每人从自家带10个棒槌骨头,自己点火,要是感冒的多了,就在炉子上支一口锅熬醋,酸酸的,还挺好闻。
初中开始就渐渐懵懂了,遇到一些不一样的人跟事,关于笔友、关于鬼火、关于喜欢、关于人生、关于。。。 我上初中的地方,同学隔的就比较远了,属于不同的镇,我们初中叫大郇(huan)初中,学校的西边有好多的矮山,记忆最深的就是每年4月份左右桃花开了的时候,满山的粉色的花,一个山头挨着一个山头,微风一吹,有一丝丝香甜。大学走出来之后,再也没有见过了。那个时候流行交笔友,就是在小的杂志上,一般在右下角,或者每页的最下面都会有联系人,学校地址啥的,那时候没有手机,也没有安装电话,电话都是我上高中的时候才装上的。那时候是通过邮寄的方式,一般一个星期对方能收到。见都没见过,就聊天,觉着新鲜好玩,我好像也有一个,没聊几次就不聊了。我初中基本是受灌篮高手的影响,爱打篮球,饭都不吃的那种。
那时候我的同学很多是从山里来的,那时候根本没有柏油路,全是山路跟土路,有个同学是王坟镇的,回家一次需要4-5个小时。很不容易,我们吃饭都是从家里拿粮食到学校食堂换粮票来买馒头跟菜的。条件差一点的同学都是带的咸菜,打一毛、两毛钱的面汤再买一个馒头两毛钱,一顿饭四毛。关于鬼火这个事情也是从他们那边传出来的。有的住校的同学,也有时候会回家一趟,第二天很早就需要出门,大约凌晨3-4点就需要骑自行车往学校赶了。一个男同学就讲有一次过路口的时候 ,感觉远处有点亮光,对了,我们上学的时候没有路灯,全凭自己视力或者月光的。他就停下来看了一下,感觉这个光往这边飘,一开始以为是萤火虫,他仔细看了一下,是鬼火,绿油油的吓的赶紧就骑车跑了,头都没回,后来见的多了说都习惯了。还有两件事情,就先不说了,别吓着人。
初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们班里学习第一的一个女生,每天4点起床,无论什么时候去教室,灯都是开着的,她肯定在,带动的好些同学都爱学习,这些都不是家长教的,当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这么累,到了三十才明白,可能她知道,学习是她改变命运,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吧。所以:未经他人苦,莫教人向善。初中我好像认了两个妹妹,一个侄女。毕业后就各奔东西了,没联系过。那时候只是懵懵懂懂,根本不懂什么情啊爱啊的,也许只是不错的玩伴,大家合得来吧。
直到这么多年在外面打拼,尤其是过了三十岁,才发现对自己的家乡有着很多思念跟不舍。只要累了,回到家里都能睡的很舒服。然后再回来接受社会的洗礼。家乡的人,家乡的事。前些时候我就搜青州的历史,青州08年的时候在册的民族有32个,21年普查的时候就剩下29个了。一个小县城,为什么有这么多少数民族,我越发的好奇。我就开始认真的看青州。跟我记忆中的模样做对比。结果很多细节能重合了。青州除汉族意外,最多的是回族,唐朝丝绸之路时候就有,居住在东关以及云峡河回族乡的居多,王文鸡店,煎包,酱牛肉,新鲜的牛羊肉都从东关这边买。再就是满族,资料记载是雍正年十年来的,有个旗城,好多大爷操一口北京口音,特别有意思,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大都出来了,在祖国各地开支散叶,祝福他们吧。他们做的面,跟烧烤很好吃。
青州人特别爱鸡肉,有烧鸡、烤鸡、炖鸡、芥末鸡、粉皮鸡、白斩鸡、火锅鸡、菊花鸡、叫花鸡、风干鸡、辣子鸡、叫花鸡、鸡闷蛤等其他日常吃法我就不说了,我爱吃羊骨头,30块钱一盆,很过瘾。不说了,半夜说这个有点饿。
历史的车轮一直在前进,刚刚过去10年,已经跟我们那时候截然不同,时代在发展,这是必然。但是也有很多东西在慢慢的逝去,说不好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中秋节快到了,让我想起了郭大爷说的一段定场诗:
八月中秋薄露,
路上行人凄凉,
小桥流水桂花香,
日夜千思万想;
心中不得宁静,
清早览罢文章,
十年寒苦在书房 ,
方显才高志广。
马上中秋了,我想家了,也想你了,所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吧。能回家的,就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看看爹娘。
最后杨绛的百岁感言献给大家: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