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家好,我是杨加旭!先前讲过开业牙医评估的五个阶段,剖析过幸福门诊建立的五大机制,但建立了良好的机制,要求开业牙医真正根据实际情况去贯彻、实施。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带领团队去落地、去执行!那么,团队人员执行结果如何去评估,又是我们开业牙医面临的一大难题,对此,我和大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个人简介:
杨加旭,中华口腔医学会民营口腔分会会员、长沙好大夫口腔合伙人,现任鼎秀齿科集团CEO、《口腔门店提高员工效率管理办法效能值》专利发明者,杭州德艺齿业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
首先,关于执行力,要纠正一个误区,做了≠执行,我们要的是有结果的行动,有一些领导者会陷入“执行力”的迷思,执着于提升员工的执行力,但对于领导者来说,必须提升个人领导力,才可能带来员工在执行层面的高效表现。所以言明一个观点:要想员工有高效执行力,那就要领导提升领导力,这对于开业牙医同样适用,但对于领导力的提升有很多方式方法,这里不作赘述。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开业牙医?最终,一个团队的成员在执行层面是否高效,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那么,开业牙医如何评估执行结果,从而打造高效团队执行力,主要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解析:
第一,将员工进行索取型和给予型分类,评估结果,从而进行管理倾向@杨加旭;
任何一个公司里都存在着这两类员工,只不过我们对这两种员工没有明晰的界定。给予型员工习惯性给予,他们将事情本身做好为原则,也形成这个习惯。而索取型就等着别人来张罗,他们的工作动机是为了还债,认为自己应该少处理,多获得,这也变成了一种无意识的行为。
相对而言,初创公司里给予型员工>索取型员工,成规模的成熟企业里,索取型员工会越来越多,给予型员工越来越少。简单来说,讨价还价的人越来越多,不讨价还价的、不吝惜力气的那些人会越来越少,有些人过去可能是一个“给予者”,但公司的制度和文化会逐渐把一些“习惯性给予”的人转变为“习惯性索取”的人。给予型转为索取型容易,但相反则难,这两种都是无意识的习惯性转化,其中有很多因素造成,也许与历史原因、生活、家庭环境等有关。
对于开业牙医,我们要评估现有的员工中的给予型和索取型,重要的是我们要努力确保给予型>索取型,千万不要让给予型变成索取型,因此对于给予型更多关注和薪酬倾向,要多帮助,而对索取型高要求。
结合人才管理361法则,“一个公司里,30%的员工是最有潜力的,这类人在职场升职加薪,创造着更大的可能;60%的员工潜力一般,足够努力,但不能突破自己,在竞争洪流中稳步不前,同时伴随危机;剩下10%的员工,进步比别人慢,势必被竞争淘汰。”因此需要把这10%的人控制好,基本会减少很多负能量员工,作为开业牙医,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员工的管理,这一点非常重要。
执行的核心定义是给出结果。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太多的执行者只是“执行”命令、完成既定的动作,却没有给出相应的结果、没有产出;这样的执行是无效的,而且会伤害团队。因此产生第二维度:
第二,从团队执行结果看矢量结果,非标量结果@杨加旭。
据不完全统计,98%的公司都会看标量,即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矢量则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它是隐性的综合考量。
假如有2名医生,定目标,A入职2年,定10万目标,对于A来说,本来可以完成12万,但其按目标完成10万。B入职3个月,定10万目标,尽全力完成9万。此时,按习惯的薪酬模式,10万业绩更多,但看矢量结果的话,我们则要奖励B,综合考量,B入职时间短,但其尽自己全力去完成;对于A来说可能只给到公司他的10%,但B则付出100%,那么我们看矢量,不论口头还是实物嘉奖都是B,这在门诊管理中更公平。
结果很重要,但我们在实际的管理中,也要综合过程,这与前面的给予型又不谋而合,奖励给予型员工或矢量结果好的员工,你给予奖励的时候才会出现某种杠杆效应,激励会让他的工作更积极,更主动,更具有创造性,这也是作为管理者想看到的结果,所以要把我们的更多关注点聚焦于此。
对于团队执行力打造,更合理的评估执行结果,将是每一位开业牙医需不断迭代和探索的课题,强执行力,才会将门诊目标乃至战略更好落地。
结 语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荒谬?持续不断地用同样的方法做同一件事情,但是期望获得不同的结果,这就是荒谬。
拒绝荒谬,真正进步,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