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哥读诗】
在场:从客观到心理的距离
——读牧子诗集《河套之春》里的两首诗
收到牧子的诗集《河套之春》已一月有余,抽空细细读了他收录在这本集子的所有诗歌,对其中触动我的诗歌一一做了批注,比如在“在场的忧虑”“在场的具象”“在场的现实、生命”“在场的思考”“在场感、浪漫、喜悦”“在场的彷徨”等等。“在场”是他创办的民刊和主编的微信公众平台名,也是他一直坚持的诗观。
“在场”做何理解?牧子在一篇访谈录里有一段话,可以做为对此的解释:“一首好诗一定要有内在的气质,能够营造出一种场,首先能把自己深深折服。”牧子在诗歌写作上,虽不是首首具备他所秉持的“在场”,但场气还是有的,不乏好作品。尤其在读了牧子这本诗集后,做为一个读者,感觉牧子作品的“场”,不仅仅是他营造的“气质场”,还是思想的场、情感的场,情怀的场。同时还是诗人自己置于客观环境下的一种在场感。
在这本书名为《河套之春》的诗集里,有一首可以成为牧子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那就是《地震》:
我在酒吧喝酒
临桌坐着一对情侣
男孩正用力地摇晃女孩的肩膀
这时一次轻微的地震发生
整个酒吧都随女孩而晃动起来
这首《地震》在诗人自己看来,所呈现的是“事像”而非“单纯的意象或其他”。就读者的阅读体验而言,这首诗颇贴近于近年流行的口语风格,修辞是整体的,表述也相对完整,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诗意并不很恢宏也并不精巧,却如同像一个电影画面而充满摄录与剪辑的技术功力感,给读者一种艺术上非常抽象的成像,由阅读进而升华至富于想象的空间。
我们再看另一首与诗集名同题的《河套之春》:
一颗草联合另一棵草
揭竿而起
河套的大地就绿了
一片云叮咛另一片云
不再调皮
河套的天空就蓝了
一个人遇见另一个人
两心相依
河套的爱情就熟了
这首诗的文本纯度和修辞娴熟都是值得点赞的,如果用诗人牧子的“在场”诗观来判定这首诗,诗中的“场”是恢宏的,从天到地,从人到心再到爱,短短一首诗将诗感突出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将主题提炼到了一个很高很大的范畴,这是一种什么场呢?如诗人所言,正是一种诗的“气质场”,让该诗有一气呵成、节奏明快的感觉,读者的阅读快感无限提升。
在一本收录了牧子一百二十多首诗的诗集中,值得我费些笔墨去写点读后感的诗还有很多,但我只以自己的体会读了《地震》和《河套之春》,在我看来,这两首诗是可以代表牧子所谓诗歌的“在场感”的,分别代表了他的诗歌文本在不同形式上的驾驭能力。
在本文结束时,我突然想起诗人舒婷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写诗正是为了探索命运与我们之间的一段距离——人人有之而人人违之的客观与心理距离。”这种“距离”不正是牧子所持的“在场感”吗?
(2018.8.7)
备注:
①诗人牧子诗集《河套之春》由团结出版社2018年出版,共收录有牧子从1997年到2017年的诗作126首,并附诗评三篇、访谈一篇。
②牧子,原名李玉宁,生于赤峰宁城,现居临河市,供职于巴彦绰尔职业技术学校。系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巴彦绰尔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草原》年度文学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