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张纪中在拍摄《西游记》时,曾经说过一段话: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部《西游记》,人从出生到死亡经历的就是一段取经的过程。
想想,果然。
《西游记》里,大唐三藏法师有求取真经护佑众生的宏愿,为此,唐僧率领几个徒弟,“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历经十四年的行走,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是大乘佛教的尊者写下的“西游记。”
佛的发心与宏愿世人难及,但生而为人,终归也得有自己的“小目标”,在自己的“西游记”上涂抹几笔。
你说,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没有“小目标”,也无所谓“西游记”。
你错了。你那不是随遇而安,你是不肯成长的任性。没有“小目标”的得过且过,与一朵山花,一只飞鸟的生活还有本质的区别么?
生而为灵长类的最高阶,无论怎样,都要想想自己的“小目标”。
普通人的“小目标”肯定不是先挣上一个亿,一般地,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所成,是多数人的“小目标”。在此之下,每个人又有自己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小目标”。
在你的“小目标”下,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西游记”?
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充满凶险,也不乏诱惑。我们自己的“西游记里”,也会有风波,也会有疲倦,也会有诱惑,你能不忘初心,心无旁骛,坚持始终么?
在唐僧的取经团队里,挑唆存在过,误解也存在过,三心二意也存在过,我们自己的“西游记”里,也会面临各样的压力和挑战,你得努力学习,培植自己的福慧,相信自己,信任他人,不可以因为各种委屈和困难就撂下肩上的担子。一旦你放下了第一次,你就越来越难担起第二次了。你可以换肩调整,但不能放弃放下。
唐僧师徒是西行壮游的主角,一切妖魔鬼怪都是他们生命里的配角,师徒四人连白龙马都修成正果,写完整了自己的“西游记”。我们,也是我们自己“西游记”里的主角,怀揣“小目标”,我们按自己的设计与愿望行走,不必与别人比较,也不必听这里那里的闲言碎语,我们只要知道,我们要完成的是自己的“西游记”。不管自己的“西游记”在别人眼中如何,但它只要真正表达了我们的内心,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自己,它就是最好的“西游记”。
在西行路上,唐僧师徒每临危急关头,常会得到更大的助力。在我们西行的路上,我们最好也要怀着美好的期望前行,宁愿相信: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有帮助我们跨过阻碍的力量。
你说,真实的生活不是小说,行到水穷处,若无人可依呢?那就坐看一会云卷云舒,自己拥抱一下自己,咬紧牙关,然后站起来独自继续走。你也记得,在小说之外的唐朝,玄奘法师曾经在茫茫沙漠里跋涉,伙伴死散,水囊打翻,老马死了,死神站在西方,冷眼看着这孤零零的一个人,法师因此立誓:“不取回真经,决不东归一步”。算起来,是玄奘法师的发心,成就了《西游记》。这样看,一个人也能完成自己的“西游记”,只要上路的人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吴承恩的《西游记》之后,唐僧师徒四人的壮行深入人心,一时以唐僧师徒为主角的各种作品如《后西游记》、《续西游记》、《西游补》等纷至沓来,同样的一种工作,讲好唐僧师徒的故事,更好的起点,吴著聚拢起人气,给各类续书积攒了特别高的关注度,但经过几百年的时光淘洗,仍然是吴承恩的《西游记》胜出,成为经典。相似的境况,差不多甚至更好的起点,你,你的同学,你的同事,不同的人写出的是不同的“西游记”。你若不想最后叹息,便得认真琢磨自己的“西游记”。
你得清楚地知道,光阴看似大把,但那是给你写“西游记”用的,最后,你知道自己在写“西游记”么?
ps://hao.36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