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拍形象照,化妆师给搭配好衣服化好妆,我都不认识自己了。
化妆师说,你很适合这种风格,很漂亮。旁边等待区的一位姐姐也一直在惊叹好漂亮。
不好意思的一笑,拍完照赶紧换回自己的衣服。我说,不适应。
大学时的闺蜜,心气儿很高的姑娘。她跟我说,小时候奶奶告诉她,她是“凤命”,一生顺利且优越。听她这样说,一边祝福羡慕她,一边缩在角落里自怜着猜测——我会不会是“跳蚤命”啊。
虽然没人明确告诉过我,但自小到大受到的待遇和暗示,都让我觉得自己就像跳蚤一样卑贱。所以,跟闺蜜一起去买东西,她会挑选最精美的,因为她觉得自己配,而我自始至终只选择打折降价的,美其名曰“喜欢”,其实是觉得自己不配那些精美的东西。事实上,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身材长相,我们都不相上下。
这些习惯,延续到今天。
哪怕丈夫送了很多奢侈品,也都被我深埋进各个抽屉柜子里,我说不习惯,其实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自己跟那些东西是有距离的。
衣柜里的再多精美华贵的服装,穿着出门的永远是最随意素淡的那几件。因为穿得精致一点,不适合自小到大被灌输的心里定位。
小时候,我吃东西会被妈妈说是“馋*”,弟弟吃东西快一点,会被妈妈说是“攮食包”。食色性也,吃原本是一件特别正常和美好的事情,在我这里却常常感到战战兢兢,而且这种战战兢兢时刻跟着我,一辈子都无法抹去。
长大成人的我们,对原生家庭既爱又恨,我想,爱是出于亲情,而恨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暗示给我们的“诅咒”。这种恨无关血肉感情,而是心理的煎熬和世界观的扭曲,它们把我们圈在一个圈里,局限了我们整个人生。
很敬佩的一位长者跟我说:“话,是不能随便说的,尤其是对孩子。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话语的力量,大过原子弹,能把人送上天堂,也能把人打入地狱,这样说并不夸张。
我是痛恨被贴标签的,尤其是负面的标签,也由此很忌讳给别人贴标签,也尤其讨厌动不动就给别人贴标签的人。痛恨大人在孩子面前口无遮拦,讨厌一些大人总爱总结似的用一个词给别人下结论。不管了解不了解,爱给孩子定性,说孩子“霸道”“不讲理”“笨蛋”“馋”“不择手段”“吃得多”“脾气暴躁”“欺负人”“被欺负”“老实”……
试想,如果孩子对你说,你这个妈妈(爸爸)就是废物,你这个妈妈(爸爸)真懒真邋遢,你这个妈妈(爸爸)真窝囊废,你会怎样?
每个庸俗的人背后,都有一个被标签限制住了的灵魂。无心的一口话,会成为对孩子一生的诅咒。
所以,务必收起你那些自作聪明的肤浅的标签,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受了诅咒的人。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