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要足够强大且自信的人才能从别人的行为中发现值得肯定的点,并且及时给出正向反馈。得到肯定的人获得价值感,从而做出正确的行为,这是一个爱的流动和正向的反馈。
但我们从小生活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很警惕周遭别人的“好”,就像小时候家长们总喜欢说:
你看隔壁的某某某谁考得比较好?
某某某什么什么方面比你好!……
家长不知道这样的做法通常不能让孩子从内心激发自己想学习、上进的动力去努力,而是有可能孩子把受到批评和羞辱之后的仇恨情绪,转嫁到被对比的人身上。
我们也看到过许多个真实的案件,其中有一个案件触目惊心:高中生犯罪,他班级的第一名S了,因为他永远在第二名,永远在被父母和他作比较,这样的行动之后他就可以是第一名了,这是多畸形教育的悲哀。因为这名犯罪的孩子也从来没被父母真正看见过。他其实已经非常优秀了。
之前我们在孩子养育的过程中,姐姐一听到表扬弟弟或者别人的时候,她的条件反射也是容易去否定那个人,一定要找出他的错误,其实她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证明她自己不差。因为姐姐之前更多的时候也是在被各种“要求”的环境里长大,而我能做的就是多去肯定她,带她去见优秀的老师、去好的环境里感受更多美好的事物。
同时也告诉她:我们肯定别人优秀的同时并没有在否定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充分自信的同时,学习他人的优秀,更好地完善自己,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记得最开始学习的时候,我身边也有很多声音:
谁谁谁自己孩子都教不好,还会去教别人?
谁谁谁就她也可以当讲师?
哎呀,谁谁谁那么有钱才可以一直各种付费学习?我哪有那些条件?
哎呀,谁谁谁,教的都不怎么样,水平也一般……
谁谁谁现在很骄傲啊……
永远不要低估人性的弱点,这些质疑声、嘲讽声、打压声甚至来自于身边的人、接受过你帮助的人,当你看懂人性,理解人性,你就会接纳,真正学习帮助我的最大的点就是无论外界的声音如何,我都可以回来继续做自己。
《人民日报》曾说:“当你接触的人越多,你就发现比你层次高的人鼓励你,同层次的人欣赏你,层次比你低的人,才会诋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