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块面包能活到明天。
《自控力》的作者是美国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这本书从心理学和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自控力的特点、如何增强自控力、是什么削弱了我们的自控力等话题。
我小时候被父母长期灌输这样一种观点“多得不如少得,少得不如现得”,而且他们自己的处世哲学也将这一点贯彻到底。遗憾的是,当我成年以后,才逐渐意识到这种处事态度的错误性,其背后隐藏的逻辑是及时行乐和对不确定性的畏惧。
斯坦福大学的Walter Mischel博士在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之为“棉花糖实验”的心理学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立刻得到一样奖励,或者选择等待十几分钟后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更高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
对这个实验有诸多解读,这里不去细究。但它的的确反应了这样的一个事实,即:人们很容易在即时的诱惑面前丧失理性,从而不再是经济学里假设的理性人。事实上,商业公司无时不刻在尝试激发我们的欲望,避免让我们成为一个理性人,广告只是其中一个手段罢了。
自控力就像肌肉,也会疲劳。当压力变大时,人更容易失去自控力,产生暴饮暴食、冲动消费、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游戏看电视等廉价的娱乐活动。这可以与另外一个话题—拖延症—结合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当deadline越临近时,我们似乎越会花更多时间在逃避性质的娱乐上。
另一方面,疲劳和饥饿也会降低自控力。进化的本能让大脑对能量格外珍惜,当我们血糖降低时,大脑会抑制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自控的前额皮质,从而使得我们更可能冲动行事,产生短视的行为。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撇开曾国藩的本意不谈,单从字面上理解的话,作者的另一个观点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这句话。当人们做出善行时,人们潜意识里会允许自己小小的放纵一下作为自己的补偿,从而做出自控之外的事情。
罗贯中借《三国演义》表达了对袁绍的评价,“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实际上这正是绝大部分人的常态。大事虽然能带来巨大的期望回报,但是其不确定性同样巨大,而且远不如眼前的利益更为诱人;小利虽然称道,但可以立即满足肉体上的欲望。
当人屈服于眼前的诱惑而放弃长远利益时,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多巴胺让人产生了对快乐的渴望,但并不是快乐本身。好比,你可能日日夜夜都幻想着得到最新款手机后的快乐,这时便是多巴胺在起作用;而当你真正得到并享受它时,是大脑的其他区域负责带给你快乐感受。
第三个可能造成失控的因素是情绪低落。当人心情不好时,大脑会诱导人去做让自己迅速开心起来的事情,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原始本能,尤其是当人类还在茹毛饮血朝不保夕的阶段时。但此时我们追求的快乐往往是感官享受,它可能与我们的长期计划有悖,譬如:我们很可能将健身计划抛诸脑后,而连薯片袋底的残渣都一扫而空。
在经济中,货币的时间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属性,在不考虑币值波动的情况下,一年后的100元的价值几乎一定低于现在的100元,因为你多拥有了1年这100元的使用权,你可以用它去放贷或解决燃眉之急。但是一年后的200元呢?1000元,甚至10000元呢?
我们或许还会对今天的100元和一年后的200元哪个更有价值犹豫不定,但是理智会告诉我们,一年后的1000元几乎总比今天的100元更有价值。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时常过高地估计当下快乐,而过低估计未来快乐,而做出非理性决策。
未来自我的连续性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人们总是习惯于让未来的自己承担更多任务,享受更少快乐,仿佛未来的自己并不是自己,而是一个与自己毫无瓜葛的陌生人似的,又仿佛自己一夜之间会大彻大悟,冷静而睿智,果敢而高效。
虽然很少有人会如此直白无情地告诉我们这一点,当事实上我们一直在这样做的,对未来的自己毫无怜惜,缺乏同情,不仅无理地把今天的任务强加给他,而且倾向于把本应他享受的快乐也抢夺过来立刻享用。就像一个笑话所说的,没有一块面包能活过明天。
但是也有好消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无论是明意识还潜意识都极其重视社会认同感,都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身边人的行为。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处在别人的视线之下,即使对方并没有可以关注自己,又或者我们有机会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自控的成果,这都会加强我们在面对诱惑时的自控力。
《中庸》说,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慎独,是先贤早就看得极为通透的事情。
《大学》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什么是小人?小人就是表里不一,在不同人面前不同样,在有人时和不同人时也不同样。而君子就是表里如一,和大家在一起时要求自己的,在自己独处时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我们当然无法验证一个人独处时什么样,但当我们希望自己未来能达成某个目标(如完成健身计划)时,在自己独处时应当格外打起十二分精神。
部分目录
[if !supportLists]1. [endif]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
[if !supportLists]2. [endif]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
[if !supportLists]3. [endif]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if !supportLists]4. [endif]容忍罪恶:为什么善行之后会有恶行?
[if !supportLists]5. [endif]大脑的弥天大谎:为什么我们误把渴望当幸福?
[if !supportLists]6. [endif]那又如何:情绪低落为何会使屈服于诱惑?
[if !supportLists]7. [endif]出售未来:及时享乐的经济学
[if !supportLists]8. [endif]传染:为什么意志力会传染
[if !supportLists]9. [endif]“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
201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