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先来看看南北方人对各自冬天的误解。
在南方人眼里,北方人的冬天就是吹暖气吃冰棍,出门还有在雪地里翻腾的快乐。
实际上,北方的冬天非常干燥,保湿工作要做好,每天猛灌水才能让嗓子舒服一些。出门,风大也是真的,全身包裹严严实实的,根本看不清对方的脸。
而在北方人眼里,南方人的冬天阳光明媚,非常暖和,穿件厚外套就可以出门了。
实际上,南方的冬天是湿冷的,属于魔法攻击,在室外取暖基本靠抖,完全要靠自身的抗寒性。
南方人回家,外面是冬季,家里是南极。拥有取暖器和电热毯的南方人,才是求生之路的赢家。
南方人和北方人谁更抗冻?一旦这个问题被摆上台面,自然是少不了一番争执,双方的理由大抵能猜到 。
北方人觉得绝对温度低很多,没经历过舌头粘在栏杆上的南方人根本不知何谓冷。
南方人觉得北方人室内有暖气,室外穿貂绒,面对只会“物理攻击”的干冷空气尚且如此,这要是来了南方,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可能是故有印象,南方比北方暖和,北方人应该就更耐冷。有一种冷,叫做我以为对方不冷。
其实,由于地形和气候的不同,才会在相同的季节里有着完全不同的体验。在这之前要科普一个词语:体感温度。
我们人体的细胞感受到的是热量流失的速度,而不是绝对温度。这个意思就是说,潮湿环境中的5度可能比干燥环境中的0度还要冷。
北方干燥,南方湿冷,潮湿的空气导热快,相同时间内会损失更多的热量,体感上来说会更冷。
南方湿润的水汽会侵入到衣物纤维之间,和纤维相互依附,相同时间内水汽越多,损失热量也越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南方更冷,因为在南方环境中的体感温度最起码要比温度计低个十度。
所以会有这种冷幽默:北方人说,外面好冷啊,咱们回屋去暖和暖和吧。南方人说,屋里好冷啊,我们出去晒太阳暖和暖和吧。
那么,到底谁更抗冻呢?这个似乎有“引战”嫌疑的话题,到底有没有基于数据的客观论据?有,还真有。那就是饮食中糖、油摄入的占比!
众所周知,摄入甜食产生了多巴胺,能让人感觉幸福,也给你的抗冻能力增加了一些砝码。
从《中国统计年鉴2021》这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人均食糖的消费量排名前三个省份是:西藏、重庆和黑龙江,另外七个省份分别是甘肃、四川、青海、广东、福建、浙江和宁夏,总体南方人更能吃糖。
2020年全国人均食糖消费量为1.3千克,人均食糖消息量最高有4千克的省份是西藏,这个人均食糖消费量是全国水平的3倍多。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每升高1000米理想情况下就会降低6摄氏度,这表明在没有别的因素影响下,西藏就天然比上海冷24摄氏度,这份差距自然得多吃糖找补回来。
如果说糖的抗冻是治标,那么油带来的抗冻能力就是治本。秋天多贴点膘,咱们冬天真的能用上。
从数据上来看,南北方在吃油这块谁更在行,还是南方!
从2021年的数据看,全国共有11个省份家庭食用油消费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7个为南方省份,而北方省份只有4个。
排名前11的省份分别是黑龙江、江西、西藏、重庆、新疆、湖北、湖南、四川、浙江、陕西、吉林。
可以看出,除了黑龙江外,我们印象中其他北方省份的口味并不一定都是重口味。
将爱吃糖和爱吃油的两份榜单做一下对比,就会发现,西藏、重庆、黑龙江3个省区让人非常意外。
这3个省区同时进入了人均吃糖量和用油量的榜单前三。
仔细一想,西藏的酥油茶、重庆的红糖糍粑、黑龙江的锅包肉,人们对甜腻的爱好不仅与生俱来,这份能量也让他们能更好地抵御西藏的高海拔、重庆的湿冷、黑龙江的风雪低温。
现在,关于南北方人谁更抗冻的问题,你有自己的答案了吗?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不是死。而是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你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所以,南方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记得多穿衣保暖哦。北方的小伙伴们,冬天天气较干燥,记得多喝热水哇!冬天已经来啦,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