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角未卷,纸染尘黄,这本书陪了我2年多。中间弃读好几回,终于赶在一个深夜结束前,翻到了结局。
后遗症就是,忍不住一遍遍回味书名,却始终说不出口“再见”。因为,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
故事以两个男人的友情为引,揭开了更多关于爱情、关于人性在岁月里面目全非的真相。
遵从书本的叙事逻辑,就从硬汉侦探马洛和朋友特里的相识说起吧。
初识特里的时候,他是当地出了名的放荡富妇的丈夫。让两个男人迅速建立起笃定默契的,是一杯同款螺丝起子。在那些已经数不清的夜晚里,两人推杯换盏,虽不曾推心置腹,却也早已惺惺相惜。在马洛眼中,特里行事风流洒脱,骨子里却是个极好的。
变故发生在一个深夜,特里突然登门,要马洛送自己离开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妻子死了。出于侦探敏锐的直觉,马洛并不打算多问多听,只利索地开车送特里去了车站。
这是马洛对特里的第一次告别,一个或将永久背负“弑妻”罪名的酒友,应当是回不来了的。这是一场束缚在法理之下的生离。
特里离开之后,马洛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为什么要帮杀人犯逃离?杀人犯到底去了哪里?马洛是帮凶么?
仅一夜之间,似乎所有人都坚信了特里一定是凶手。他们还为这桩凶杀案编了一个合理的动机,酒醉的特里回到家,在男人自尊心的驱使之下,残忍结束了那个浪荡女人的生命。
可即便如此,侦探马洛仍没打算放弃为好友翻案,他相信那个在他心里纯善的特里,没有其他任何理由的,完全不相信特里会冲动杀妻。可他越是认真,越是被明里暗里的势力所阻挠。
真正让马洛决定不再追查的,是特里突如其来的死讯。据说,特里是在一家旅馆开枪自杀的,还留下了一封所谓的遗书。
这是马洛对特里的第二次告别,和已经不再鲜活的一条生命。特里,真的回不来了。这是一次意料之外、情理之外的死别。
马洛的生活还在继续,点螺丝起子,接琐碎的案子。
直到,一位美丽的女士艾琳找上门,请求马洛帮忙找寻自己失踪的丈夫罗杰,是个知名作家。马洛变得忙碌起来,费了一些精力和时间,却没有任何悬念地找到了那个男人,并送回了家。
看似已经翻篇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
罗杰回家之后没日没夜的酗酒,甚至有一次醉酒摔下台阶昏阙,还是艾琳喊来马洛帮的忙。罗杰想要自杀,艾琳是这么告诉马洛的。一个被读者给予厚望的艺术家,沉迷酗酒写不出来作品,想要自杀似乎也是合理的。可事实真就是如此么?
还没等马洛理清头绪,在一个安静的、看似普通却暗潮涌动的一天,罗杰真的死了。一把枪成为了罗杰自杀的证据,在和马洛共处一室,再无旁人的情况下。艾琳迟疑却坚定的把责任推给了马洛,马洛有了嫌疑。
马洛回想起艾琳曾和自己的对话,想到了那个她曾经的爱人,想到了被特里杀害的妻子,想到了特里。一个有些巧合的猜想在马洛的脑子里疯狂叫嚣。马洛找到艾琳,追问一二之后,艾琳自杀了。艾琳的死,和马洛有关,却又好像完全无关。
艾琳留下了一封书信,被收进了警察局,再被马洛知晓,就此,一段封存已久的记忆终于被开启。
艾琳在和罗杰结婚之前,有过一个奔赴战场而亡的爱人。在漫长的等待无果中,艾琳成为了罗杰的妻子,无关风月,因为酒精、美色和生存。日子一天一天过,如此这般也还算安稳。
偏偏一次偶然的酒会上,艾琳却再次见到了曾经的爱人,是那个被唤作特里的男人。那个理当年纪轻轻死在挪威,成为自己献给死神的恋人的年轻男人,居然成为了其他女人的丈夫,满脸写着虚伪、贪婪、甚至下贱。
该怎么去形容艾琳认出特里时的心情呢?
就像是一个浓妆艳抹、穿着超短裙的靓女,终于可以从开着超低温空调的车内下去,拥抱太阳细细温存,却不想被迎面而来的一股热浪拍反了胃。是期盼成真,却又恶心至极。
往事随风,流云苍狗,旧时的少年志气、两情相悦,终究是败给了时间,变得破败不堪。
更令艾琳难以接受的是,自己的丈夫罗杰,居然也被那个恶心的女人勾搭了去。旧爱、新欢的双双背弃,却是因为同一个女人,叫艾琳如何能不妒怒?是的,艾琳杀了特里的妻子,杀了罗杰,也杀了自己。这个和特里做着类似的事情、却无法接受后来的特里的女人,用自杀拒绝了这个虚伪的世界。
如果故事在这里戛然而止,断称不上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故事的高潮部分,由特里回归推动。
在马洛终于为“好人”特里求得一个清白之后,特里居然回来了。变了面容、变了装扮、变了心,一如当年离开艾琳后再回来时一样。
望着眼前已然陌生的男人,暂且还称他为特里吧。马洛有了和特里的第三次告别,一次生离,一次死别,一次灵魂的走散,这是马洛的最后一次告别。
此后陌路,再见也无须告别。
我不止一次自问,如果马洛能预见之后发生的故事,他还会不会接下艾琳的案子?可想来想去,似乎答案只有一个,会。马洛永远不会选择自欺欺人。
漫长的告别,往浅了说,在讲马洛的友情,在讲艾琳的爱情,在讲罗杰的爱与愧。往深里说,在讲人与人的走散,在讲人与光阴的不和解。
借用一句网络烂梗,“常有人说我变了,却没人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总是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次次告别。
告别自己。
告别一块冰糖就不再哭鼻子的3岁,告别终于第一次放学自己回家的7岁,告别穿小裙子被染上了红色却捂着屁股不敢吭声的13岁,告别听见一个名字就会脸红的18岁……
告别其他人。
告别脑子里满是江湖义气、没有老婆孩子、没有房贷车贷的兄弟,告别说话铿锵有力、还没有生出白发的爸爸妈妈,告别打着招呼却不知道对方姓名、还没成为彼此最重要的人的他/她……
告别过去、告别此时此刻……
希望我们都能在需要的时候好好告别,有些故事来得及正式结束,也是极幸运的。
插个自己的小故事。当年,和自己约定读完这本《漫长的告别》再分手,却在分手后许久才读完这本书。巧的是,读完这本书的我,有着马洛告别特里时一样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