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由来自加拿大的詹尼佛·内格尔老师主训面授的萨提亚二阶训练课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我们的萨提亚小组训练并没有结束,而且,我们还将继续延续下去。
回顾这7个多月的受训历程,看到自己从一个对萨提亚一无所知的人,逐渐能够在自己的咨询工作中运用冰山模型,并越来越多地在自我成长中运用冰山的模式。
我很喜欢萨提亚模式,从前在学校做心理讲座的时候,即使会有一个主题,但事后总觉得思路并不是很清晰。学习萨提亚之后,无论做什么主题的心理讲座,无论讲座的对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感觉轻松自在,可以轻松入手。当然,因为我并不喜欢将一些自以为正确的观点直接灌注到听众的耳朵中,我仍然会在讲座中运用雕塑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让听众有强烈的身体体验,但即便如此,还是会在建立新观念部分,觉得不够自然和流畅。
学校团体辅导是一个常见的模式,如何更好地运用萨提亚模式,是以后要不断训练的部分。
个人咨询中,我也越来越多地运用萨提亚模式。这是一个不知不觉地运用过程,通常会在身体感受部分多做功课,希望来访者经由身体感受的变化,引出他对于自己的评判、观点的觉察;有时候也会在渴望的部分重新审视个人对期待的分辨,从而带来观点和规则的挑战——这是一种比较轻松的咨询历程,但只能在不同的个案上有所体会。也取决于来访者的个人特质。
运用萨提亚最多的,是在自我觉察的部分。
在几次的课堂训练中,我发现自己似乎感受性很差,我似乎总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感受,于是我决定增加身体感受的自我训练,来觉察自己的身体。随着对自己身体感受的觉察越来越多,我发现我似乎并不是感受性差,而是在许多突如其来的事件中,我会情不自禁地担心别人的评价,害怕不能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打岔或者冻僵,我看到自己潜在的焦虑状态和对自己强烈的不信任,看到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人的强烈的不安全感……而且这些东西,深深嵌入骨髓,要去掉,好难。
于是我又进入一个寻找安全感的历程。在润雨老师的提点之下,我再次体会到“接纳”的法宝——但是完整地“接纳”自己还真的是并没有那么容易,在我自以为接纳的时候,那个横亘和阻隔的背后,恰恰是“拒绝接纳”带来的深深的焦虑……
所以,自我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继续学习和运用萨提亚,是一辈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