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春燕跟德宝在秉昆家那一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只是春燕设计来加快与德宝的婚姻而已。这里印证了姚科长说的话,爱情不是人的归宿,婚姻才是。经历世事的人对爱情是悲观的,婚姻是基于需求的现实考量,而不是基于爱情。春燕对秉昆的喜爱和追求原来如此不堪一击,一瞬间就可以改变,可以轻松放弃。原来即便是自己,也不一定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这世上,真正牢不可破的东西并不是很多。
但即便是设计达成目的,即便春燕跟德宝两情相悦,婚姻也并没有让春燕从此过上称心如意的生活。所有认为爱情一旦得到满足,幸福也就水到渠成的想法都是稚嫩和可笑的。生活不会因为两个人爱情的志得意满就一帆风顺。生活本就坎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两个人的结合,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甚至多个家庭的结合,也不仅仅是两个家庭糟心事的简单相加。婚姻让两个人成为一家,让两个家庭成为姻亲。但是血缘注定了这种结合是不牢固的,外人很难真正成为另一个家庭血肉相连的一员,那么家庭琐事、纠纷也就难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有明白这些,以成熟、耐心和包容的心态,去处置和打理这些复杂关系和种种琐事,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周家三个子女,周蓉倒是最幸福的一个。虽然不能完全脱离尘世,但最大限度的远离了人世的纠葛与烦恼。一个作为安家和教书的山洞隔开了俗世的纷扰,与爱人、孩子和山水为伴,为人所敬重,身心安乐。
冯化成被打成“反革命”,他不认同这顶帽子,他只是一个诗人,写下自己的所闻所感而已。好在后来平反了,他又成了著名诗人,周家所在的杂志社走主动上门来约稿。
世事变幻不定又岂止冯化成一人。曲书记调去了别厂,随后又被剥夺了工作的权力。估计是她作风正派,容易得罪人的缘故。她靠边站的老公,又成为了省委副书记的高官。郝冬梅的父母比东北抗联的老革命被打倒,后来也得到了平反。
秉昆对郑娟的爱慕终于吐露,意外地得到了更加热烈的回应,原来郑娟也一直喜欢着他。可是世俗的眼光终究是他们难以挣脱的一张大网。秉昆不是周蓉,他缺少周蓉追求幸福的勇敢和决心,性情优柔缺少决断。
秉义在各方面都是一个极为清醒的人。他知道自己要什么,即便冬梅影响了他的前程,即便冬梅可能无法生育,他都不会放弃掉她。他们俩口子关心身边的人,对得罪过他们的知青,他们也能以德报怨,给她追求自己梦想的机会,救她出火坑。
秉昆知道哥哥是一个明事理的人,所以他唯独带哥哥去看郑娟。秉义只见了一次,就知道郑娟是一个善良的女人。但是他仍然反对秉昆跟郑娟在一起。对于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他也非常理性,他对于爱情的牢固性,同样抱有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