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复听《自我发展心理学》,在讲到第44章-青春期使命这一节,颇有体会。
对着老师的文稿进行的摘抄笔记:
按照心理学埃里克森的理论:人生的发展过程,是自我的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一个人获得身份认同的标志,就是为自我负责,以及学会容纳矛盾。身份认同能够帮助我们从假想的被评价的关系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自我认可的能力。因为这种自我认可的能力,我们和别人的关系,也就变得平等了。
听完这个阶段,我发觉自己还是停留于青春期,说说我前阵子的问题吧。
我发现自己总是不能够得到内心对自我的认同,受迫于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内心深处想要反抗,但自己又逼迫自己顺从。这是一种很磨人的自我矛盾,说到底是对自我认同不够吧。
对于交友,我总持以悲观的态度,对于那些优秀的人,我会想要向他们靠近,又觉得自己矮他人一截,或担心学习或效仿他人的优秀会被视为没有主见。对于那些不那么优秀的人,呃,我大概不存在所谓不那么优秀的朋友,所有的朋友在我眼里都有比我优秀的长处。
无论朋友是否优秀,我都会将自己与他人的暗中较劲,自己折磨自己,就好像你好不容易摆脱了那个每天和你念叨别人家孩子的老妈,终于能够自立自足时,你发现你自己开始跟自己念叨了。“你某某方面已经比别人强了,另一方面不能让他比过你”、“同样年龄下,你不如他,他比你厉害多了”。
我是真的会给自己树立一个假想敌的,我会把我那个佛系又体贴的丈夫假想成一个嫌弃我的大魔王。因为我闲职在家,我总觉得丈夫是嫌弃我的。
有次我和他坦然说:我太难了,在我的内心戏里,如果你找我聊工作的事,我就会假想你的真实意思是“还不快去找工作,整天在家混日子,拖我后腿。”
他说:你怎么会这么想,那我不找你谈工作了,省的你紧张
我说:那我心理又会想你的真实意思是“我放弃你了,随便你了,你找不找工作都和我无关了”
我知道我的丈夫不是大魔王,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自己的假想敌,但我就是克制不住的焦虑,等我焦虑堆积成山后,心中的骑象人变得无力抓住缰绳,大象也着急的团团转。
喵曾经在评论里回复我:“知道”一件事一个知识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做到”却需要不断的践行,尝试,学习别人的东西,再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创新为属于你自己的方法,那就会是你的了。(原文链接在此:https://www.jianshu.com/p/5ef9dc490205)
她的回答解决了我就“向他人学习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的伪命题。让我意识到学习他人的优秀不代表抄袭,她鼓励我把别人的经验学到再转变成自己的。
曾经我被这个伪命题困得团团转,不敢和外界交流,别人请我去给学生讲课,交流经验我也拒绝了,害怕自己说错。一旦被良师点悟,我开始转变为自己的拯救者,也尝试着和自我对话,假想一个懦弱的我站在我自己面前,我会怎么安慰自己呢?
噢,我一定会告诉我自己:你有你的过人之处,但不代表你必须处处都比别人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在合作和共赢里达成目标的,而非是一个全能型的人以一人之力敌千军万马。说错了,讲错了,被纠正了,你会比之前更强。
我还会和自己说:你所选中的丈夫,你是了解他的,他绝不会说出你所想的那些话,更不会在心理默默嫌弃你,倘若他真的是这样的人。你也不能放弃自己,更应该用你的真是行动证明你是有价值的。
看啊,我也可以是我自己的良师和战友。嘻嘻
好了好了,自我激励的话就点到为止吧。(太难为情了)
再分享两个近期娱乐中悟到的点:
1.《从前有座灵剑山》:男女主角练就的最强剑法,无相神功就是通过被人痛打和不断修复,再加以不断迭代而变成最强神功的,或许每个人都应该去练自己的“无相神功”吧!
2.《宝可梦剑盾》:同年没有游戏机的我来说是第一次体验宝可梦的游戏机制,习惯提前准备的我找了好多好多攻略和属性克制表,看了各种攻略,直到有个UP主(@FinnTV)的一段话:不用去管别人说你所抓的宝可梦很烂,又或者是学错了招式,若是花了两千多钱买游戏,却是在体验一种玩法,甚至是还要听别人的指挥玩游戏,岂不是太过于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