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种文化氛围深植土壤几百年——国人爱比较。
我们在比较中喜得优越感,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位置,在比较中收获幸福,也在比较中迷失自我。
回看一则旧闻,隔壁老王年底发奖金,喜得3万,美滋滋的想给家人购置礼物,后闻得同期老张比他多出1万,喜上眉梢的事顿时变成堵在心口的大石,愤懑于厂长的区别对待,最后连年也没过好。
且不说成熟成年的老王,谁家孩子不是一路被父母相互比较过来的?比完成绩比身高,比完身高比学校,比完学校比婚恋,比完婚恋比谁有钱……
很不幸,我也在近期父母比较中中招。
换以前,能一个人郁闷上好几天,提不起劲来,看什么都无精打采。可得亏阅读,能解救咱“抑郁的心智”。
不顺之事十有八九,不论咱们被动比较或是主动比较,身为当事人的我们,屈居下风时心智的起承转合非常关键。
自我梳理不了,那就拿自我擅长的方式换换心境,比如唱歌,绘画,阅读等等。
待你心平气和,心如止水,比较的这等“烂事”搅动不了平静的湖面,咱该赶夜路继续赶夜路,该披星戴月则继续风雨兼程。
应了《跃迁》里的一句话:所有的改变都是反人性的,只有你自己知道要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总有自己觉得干的还不算差的那么一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