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放暑假还有几个月,女儿就从学校拿回来几张传单,是关于暑假夏令营的。
可是,我很抱歉,这个暑假,又要陪我回家乡了。
暑假诚然有一个半月,但我们都应该听说过“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这句话吧。女儿虽不在学霸的行列里,但她的暑假也是被各种补课和钢琴占满了,假期实际上也就是半个月而已,要想玩嗨还要回家乡,总是不够用的。
每次刚开学的那几天,女儿总是会说:某某同学暑假去了哪个国家,某某同学暑假去了哪些地方……言语神色中满满的羡慕。而我们,却大多是往返于家乡和深圳的路上,最多会在路过北京时停歇两天而已。我不得不对女儿说声抱歉,虽然女儿再三的说她不介意,说她只是忘记把传单丢到垃圾桶里,可我明了,她心里还是很向往诗一般的远方的,因为我也向往。
父母在,不远游,而我恰恰是个远嫁的姑娘。
工作后,我便在深圳定居,结婚,我女儿出生后,父母帮我一直照看到她七岁。由于种种原因,我五年没有回去过了。这两千多公里的距离,每一寸都是父母对我们的牵挂。
2014年换了工作后,我尽量每年在暑假带女儿回去几天(寒假去奶奶家)。现如今,父亲已经八十多岁了,精神头已大不如从前,耳朵听不清了,眼睛也是有些问题做了小手术。几年前他就开始不愿意出远门了,甚至连二十里外的哥哥家都不愿意去。他和母亲,就守着那个记录着我们兄弟姐妹出生、长大、嬉闹的院子,守着我们儿女幸福的记忆。
父母在,那个小院永远是我们的家。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含蓄的,是不求回报的。
家里的玉米成熟了,晒干后脱粒,花钱请人把玉米粒打成渣子,父母用自行车推到镇上的邮局给我寄到深圳。母亲识字不多,总是担心父亲会写错了地址,一遍又一遍的让父亲核对地址。我和父亲说别寄了,邮费都比在深圳这里的超市买渣子都贵,但父亲说家里种下的才好吃。
每天下班的路上,我总是给母亲打个电话,无非是聊些今天吃了什么,干了什么,天气如何等。我们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直到我坐上公交车,母亲一听到手机里传来车上广播的声音,就说:上车了吧,挂了吧。原来她只是想帮我打发一个人等公交车的寂寞。
父亲电话欠费了,走路去镇上缴费,人家说不收现金了,要用网络支付,父亲一直用的是老人机,根本不知道咋弄,回家和母亲商量很久,第二天一早才给我打了电话。父亲很少打电话给我,那天那么早接到他的电话,我还吓了一跳。电话中,父亲很不好意思的说让我帮忙交一下电话费。我交完费,给父亲回了个电话,他竟然跟我说了好几次谢谢。挂上电话,我的眼泪咋都止不住。
年富力强时,父母给我们遮风挡雨,当年老体弱,他们仍旧努力付出,尽量不给子女添麻烦,是他们能够给予子女最后的爱。
在家的日子,我最舒服了,与其说是陪伴父母,不如说是回来享福来了。父亲总是买来我最喜欢吃的家乡小吃,母亲把我和女儿都当小娃娃一样照顾。父母年纪大了,基本以素食为主,但因为我和女儿的到来,每餐都是准备的很丰盛。吃饭时,我和女儿大快朵颐,吃的是酣畅淋漓,他们总是时不时给我们夹菜,连眼睛都在笑。在家千日好,可谓神仙般的日子啊,如果可以,我也不想那么快就迈出远行的脚步啊。
可是每次回去,呆的时间不过一周,父母念叨着想让我和女儿在家多住上几日,往往我还没说话,就又会说:哎,哪有时间啊,外孙女还要上课呢,闺女要上班呢。每每此刻,我的心里都酸酸的。
我知晓父母望殷切的期盼,可女儿假期的空档却十指可数的。我不能带她去感受诗一般的远方,因为我要回家乡。哪怕是这样,就算我每年都能回去10天,自2000年到现在,18年也总共就180天而已,将将半年的时间。父母还有多少个18年去等着我呢?
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忘记我,忘记了我的模样,忘记了我的声音。
我不想等以后说如果,我要趁现在,抓住时光,珍惜当下。
暑假,和我一起回家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