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 新技术层出不穷,HDFS依然是存储的王者

简要总结

文章开篇强调分布式文件存储的重要性,指出尽管新技术不断涌现,HDFS在大数据存储领域的王者地位依旧稳固。接着阐述HDFS地位稳固的原因,随后介绍其设计目标、核心原理,并通过架构图说明关键组件DataNode和NameNode的功能。文章还从不同层面探讨HDFS的高可用设计,包括数据存储、磁盘、DataNode、NameNode故障容错。此外,提及保证系统可用性的常用策略,最后总结HDFS实现数据大容量、高速、可靠存储和访问的方式,并留下关于设计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思考题。

重要观点

  1. HDFS地位稳固
  • 总结:在大数据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的情况下,HDFS作为最早的大数据存储系统,因存储着宝贵数据资产,新算法、框架需支持它才能获取数据,所以其地位依然重要。
  • 依据:以大数据计算与烹饪作类比,数据是食材,HDFS是大锅,形象说明HDFS的基础性;从大数据体系围绕数据展开,新算法框架依赖HDFS获取数据这一逻辑进行推演。
  1. HDFS设计目标与原理
  • 总结:HDFS旨在管理大规模服务器和磁盘,将其计算资源当作单一存储系统,为应用程序提供PB级存储容量,其核心原理源自将RAID理念扩展到分布式服务器集群。
  • 依据:对比RAID磁盘阵列存储,说明HDFS在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上对数据分片并行读写及冗余存储的思路。
  1. HDFS关键组件功能
  • 总结:DataNode负责文件数据的存储和读写,将文件数据分割成数据块存储在服务器集群中;NameNode负责元数据管理,为保证数据高可用,会将数据块复制多份存储在不同服务器上。
  • 依据:结合HDFS架构图及实际应用中集群规模、数据块复制份数等事实进行阐述。
  1. HDFS高可用设计
  • 总结:HDFS从数据存储、磁盘、DataNode、NameNode故障容错等不同层面进行高可用设计,保障数据和系统的可用性。
  • 依据:针对不同故障类型,详细说明HDFS相应的应对措施,如计算校验和、复制数据块、主从热备等。
  1. 保证系统可用性策略
  • 总结:常用的保证系统可用性策略有冗余备份、失效转移和降级限流,且在实施过程中有容易被忽略的地方。
  • 依据:通过互联网企业建设多个数据中心、NameNode主从服务器管理、电商“双十一”促销等实际案例说明策略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关键数据

  1. HDFS可对应用程序提供数以PB计的存储容量。
  2. HDFS集群的DataNode服务器一般在几百台到几千台,每台服务器配有数块磁盘,整个集群存储容量大概在几PB到数百PB。
  3. HDFS缺省情况下将一个数据块复制为3份。

逻辑分析

  1. 整体逻辑:文章先强调HDFS地位,再深入剖析其原理、组件、高可用性设计及相关策略,逻辑清晰,从宏观到微观逐步展开,便于读者理解。
  2. 观点推导:各观点推导合理。以类比和实际需求说明HDFS地位稳固;通过与RAID对比引出HDFS原理;结合架构和实际运行情况阐述组件功能;针对不同故障类型提出相应高可用设计;用实际案例解释可用性策略。
  3. 逻辑漏洞:整体逻辑较为严谨,未发现明显逻辑漏洞。但在阐述保证系统可用性策略时,对于ZooKeeper工作原理只是提及后续专门分析,在当前内容中略显突兀,可能影响读者对NameNode主从选举机制的完整理解。

思考分析

  1. HDFS地位原因:HDFS成为大数据存储王者,不仅因其先发优势存储大量数据,更在于大数据生态对其形成的依赖。新的计算框架和算法为了能利用已有数据,必须支持HDFS,这形成了一种“强者恒强”的局面。
  2. 现实影响:HDFS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大数据存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推动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其高可用设计和大容量存储能力,满足了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然而,随着技术发展,HDFS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面对日益增长的非结构化数据和实时性要求更高的应用场景,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
  3. 关于设计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思考:设计利用个人设备空闲存储空间的分布式文件系统,需考虑多方面问题。安全性方面,要确保用户个人资料不被泄露和非法访问;存储管理方面,需高效调度和分配空闲空间;经济模式上,合理制定付费和收费机制以吸引用户;同时还要应对设备离线、网络不稳定等情况,保证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可借鉴HDFS的一些设计思路,如数据分片、冗余备份等,结合个人设备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 。
思维导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