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菇凉咨询我关于发型的建议,也总有菇凉因为想换发型而纠结,真的是应了“三千烦恼丝”的说法。
为什么换个发型说起来很容易,而实施起来却会很有难度?可以说,换发型的纠结折射出了人生的纠结,所以,换发型是严肃的人生问题。
一、找到靠谱的发型师——如何鉴别一个人?
一个发型的好坏可以说和发型师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和一段婚姻的好坏和你找的另一半是谁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何鉴别一个人?你的鉴别标准有哪些?
就如去相亲时,大部分人的鉴别标准就停留在:外表怎么样,他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些都是鉴别一个人最表面的层级,也得不出太靠谱的结论。
鉴别一个人的五个层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存在感。
感知层和角色框架层就是人们鉴别一个人的常用标准,这两种都不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况。
例如你看到发型师很帅,穿得很有品,又听说这名发型师是这个店的发型总监,立马就觉得这个发型师是值得信任的,这只能说是对一个发型师的初级判断。
我们要鉴别一个人,是要深化到资源结构层、能力圈和存在感层面。
什么是资源结构层?就是这个人链接的是什么样的资源。例如一个发型师他结交的是哪些同行?这个行业的大咖他链接上多少?
什么是能力圈?就是一个人为了让自己链接上更多的资源而不断的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例如一个发型师总是定期去参加行业大赛或者走出去学习,这些都算是他在扩展自己的能力圈。从这点上,大家就能明白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家门口夫妻店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精力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连带着资源结构层也就不存在啦。
什么是一个人的存在感?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
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虑、不安,其实是因为他的存在感还没被满足。你可以问一下发型师的梦想,一个为梦想而焦虑、而奋斗的发型师,有极大的可能是个靠谱的发型师。
二、挑战从来没有过的新发型——如何提升勇气?
有句戏谑语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个世界对有勇气的人格外宽容。
你小时候在课堂上能有勇敢的发言么?你遇到不公正的待遇时能勇敢的反抗吗?
勇气是需要一点点积累的,一个人不会一下子就有了勇气。每一次改变都会为自己增加一点勇气。
固步自封在过往的发型上,除了让自己少了很多变美的可能性外,还会让自己的勇气值下降。
去改变发型吧,哪怕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让自己增添了勇气值。
三、从短发留成长发——如何训练耐心?
有很多人抱怨说,短发就是个坑,一旦剪短就再也留不长啦。
因为从短发再长回长发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是按年为计算单位的。
大部分人的耐心是缺乏的,因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让我们对于即时反馈有着极高的期待,一件事情做完就马上需要看到结果,而头发的增长是极其缓慢的。
如果你是短发,那我就可以建议你留长一次,以此来训练自己的耐心。
耐心是一项宝贵的品质。
四、承担头发被剪坏的结果——如何不崩溃?
每一次改变都意味着不确定性,而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很多人不愿意改变就是不愿意承担这种不确定性。
如果出现换发型失败的情况,该怎么办?
首先是要让自己不崩溃,因为事实已经如此,崩溃毫无用处。然后,需要找到自己真正自信的点,让自己可以有能量去抵抗这种糟糕情况。
这和实际生活中我们会遭遇的情况异曲同工,无论我们多么努力上进,我们都要明白一点: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被diss被打击是永恒的,被鼓励是稀缺的,所以,让自己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不崩溃是一项必修课。
五、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型——如何增加人生的胜算?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固定的概率,即发生这件事情的可能性大小。
例如扔硬币的概率就是50%,只要扔足够多的次数,正反出现的概率就会越来越接近于50%。
换发型也是如此,只有换的次数足够多,你总会遇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型。
就如一个说法:亲吻王子之前,总要先亲几个癞蛤蟆。我们要做的是,即使亲的是“癞蛤蟆”,也要持续亲下去,因为有可能下一个就是王子。
多尝试,才能增加可能性。
六、关注自我还是顺从别人——如何确定自己的价观?
有的菇凉说,我不能换发型,因为我老公不同意;有的说,我妈妈不同意我烫头发;有的说,我男朋友就喜欢我长头发的样子。
菇凉,记住,换发型就是自己的事情,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世界的法则是:不管你怎么努力,总有人不喜欢你。那么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是关注自我还是顺从别人?这是一个人的价值观问题,即要思考清楚到底什么更重要?
是关注自我更重要,还是顺从别人更重要?你自己来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