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立刻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不跟老师学习语文?为什么要去跟副局长学习语文?摆出官员的身份用意何在?诸如此类,等等。其实,我当时已经是一名语文老师,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机会接触到教体系统各个层面的领导。在和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更侧重于捕捉和我的本职工作相关的内容,所以对我来说,就是在学习语文。
领导的文字功底,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都让我相当佩服。摆出他们的职务,仅仅是为了表达敬佩之情。我想,还是应了一句老话:能坐在某个位置上,总是有道理的。同时,我也反思自己,虽然已经是一名老师,即使在自己熟知的领域里,也依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倘若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倘若要坐上更高的位置,就必须具备更大的本事。
2
有一年,学校为了庆祝元旦节,租了旁边的县体育馆进行汇报演出。五千块钱租金,使用两次,一次彩排,一次正式演出。全校都在为汇报演出做准备。举办一场活动,大致需要几个基本的环节,确定活动主题,准备领导发言稿,排练节目,撰写节目串词等。除了排练节目和我关系不大,其余几个环节,我基本上都要参与。因为职责所在,但凡举行活动,我是事前忙准备,事中忙接待,事后忙宣传。
活动前一天,我刚刚下课就接到副校长的电话,让我赶紧去一趟教体局处理事情,什么事情他没有说。于是我就去到行政办公室,问了一下部门的领导。我在学校有两个办公室,一个是三楼教室旁边的教学办公室,一个是二楼的行政办公室。我是副职,正职领导告诉我说,教体局领导的发言稿出了问题,让我做好挨批的心理准备。
我火速开车去到了教体局,见到了教体局副局长。学校邀请他第二天在活动中发言,但是他对于我们提供的稿子很不满意。准备发言稿的事,是我在负责,写完之后,我就发给了学校的领导,学校领导发给了教体局领导。现在,教体局副局长打开稿子,逐句指出哪些地方不妥。我站在一边自然很羞愧,又不好开口解释,只是认真地听着。
3
我发现,副局长呈现给我的稿子,并不是我上交的那一稿。他的版本,在我原来的基础上改过,出现了一些衔接上的断裂,细节上的瑕疵,比如句与句之间衔接不紧密,两个标点连在一起等。很显然,这一个版本,是在我那一稿基础上删出来的。但是,删过之后,没有做进一步的优化,因此稿子显得粗糙拙劣。
其实,我们当时采用的是项目负责制,谁负责一件事情,谁就有最终的质量把关权。写稿子这件事情放权给我之后,定稿应当从我这里出去才对。即便其他的领导权力比我大,他们能提出意见,但是之后的修改与完善,还得由我来完成,所以,项目负责人手里拿出去的,才应该是最终版。
当时的问题是,项目负责人把稿子上交之后,上级领导修改了内容,但并没有反馈给项目负责人,后来出了问题,项目负责人要在不明就里的情况下去承担责任。其实,放权之后,项目负责人往往更专业,至少更细致,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权力并不等于技术,思路并不等于具体的操作方式。领导提供整体思路后,具体的细活由项目负责人来完成,往往更稳妥。如果以位高权重者不拘小节的心态对待任务,那么往往会出现一些瑕疵。
那天我在教体局,其实也并没有像事先揣度的那样,去挨一顿批。副局长为人谦和,耐心细致地给我讲如何改稿。他讲到了整体的思路与逻辑,也提到了细节的辨析与优化。一份残稿,就是我学习提升的材料。我跟着教体局副局长,学习了一节课时间的语文,说的再细一点,是学习了一节课时间的写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受益匪浅。回到学校之后,部门的伙伴还在调侃说,你今天算是有幸,得到了县上教育二把手的亲自指点。
4
写发言稿这件事,其实很锻炼人,写谁的发言稿,就必须要有谁的思想高度。没有的话,就需要查资料,需要学习,最后至少写出来的稿子,看起来符合发言人的身份。写发言稿一件比较头疼的事,就是前面的称呼。领导的职务不能弄错,领导与领导的排列顺序也不能弄错,地位高的要放在最前面,更不能漏掉重要的人。
到我交稿子的时候,确定市上的副局长已经不来了,所以称呼里面就没有提到他。但是,活动当天,恰巧市上的副局长又来了。座牌是现成的,摆上就是了,我唯一担心的就是发言稿。但是,我的担心又是多余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发言人,都不是百分百地念稿子,都会灵活地增删一些内容。
活动当天,在第一排把领导嘉宾安顿好之后,我坐在体育馆最后面的看台上,欣赏整个会场,同时也在思考宣传的事。比起节目表演,我在听领导发言的时候,往往更认真。我写的稿子只是他们发言的一个底本,他们会临场生成一些内容,而这些临时生成的内容,正是我关注的重点,正是我需要学习的。
领导发言之后,我们的美女礼仪找到了我,她把几个领导发言的稿子都要了过来。我看着稿子上添改的痕迹,学到了很多东西。县上的副局长在发言的时候,在开头的称呼上,添上了市上的领导,并表达了感谢百忙之中莅临指导的意思,并且在结尾表达祝福的时候,除了稿子上准备的祝福语之外,也用上了自己的惯用语,多角度地表达了美好的愿景。
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生活就是一本活书,里面涵盖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只要四处留心,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在书本上学语文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跟生活中鲜活的人学语文,学习其运用语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知识盘活为能力,知识与人的价值,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