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6》里面情报局长没有怪罪因救团队成员的命而丢掉核弹的汤姆•克鲁斯,而是说:关爱一个生命,就是关爱所有生命。虽是借好莱坞之口说出来,实际上反映了当今“人文主义”的普世价值观,我是认同这种价值观的。而这,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并非主流(甚至几乎没有不可能)。
说起来道理都懂,真正做到做好并不容易,就好像一句话说的:“我明白所有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认知上有了,践行之路尚远,还请老师同学们多多指教。
体验式的M4,给到一些实践的机会,检视自己。
1、 关于干扰:“战争”开始,站在一个会议室中,我迟迟未代入“战争”场景。在“理性”的参与下,这不就是一场游戏么?时而在“游戏”和“战争”中切换,这形成了一种“干扰”,我不能“全力以赴”任何一种状态,也就是哪种状态都表现不彻底。这可能也是生活工作不时出现的状况。当面临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没有充分理由时,停在中间犹疑。倒不如把自己扔进任何一种状态中,投入做了再说。
第二个干扰就是对规则的不清晰,某些行动能做不能做不确定时,基本上都趋于一种保守选择:不做。开始有些埋怨组织者留下太多灰色地带,让人不知所措。结束后第二天早上醒来感悟到,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规则都不能涵盖全部,也不可能完全公平,只有自己承担起责任,对规则进行探索、试错,直至明了。不能坐等别人来告诉你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受到干扰影响,整个“战争”我未能进入状态。那么生活呢?工作呢?干扰更多,如何应对?有些“疲于奔命”的感觉。
2、 关于观察:“战争”中我参与一项战斗,根据示范进行比拼,我自认为我观察力还可以(一个盲点),进行中我只注意了示范者手上的动作,而忽略了静止状态的腿上的姿势,这是典型的“观其一点,不计其余”而失全局的例子,一种低级失误。更遭的是我执念于自己的观察,关闭了其它“信道”,不看对手,也不看搭档,按自己的观察理解进行战斗,选择最容易、最省力的方式,结果“违规”,直接宣布阵亡——做了一回真正的“猪队友”。
3、 关于复盘:结束后复盘,我检视到我的“自我意志”过强(俗称固执),致观察不全,不看对手和队友,只按自己的理解行动,对我有很深的触动。
更深的触动来自于,相互反馈中,我的搭档给了我重要的“抗议”。我复盘时仍然只看到“事”,而未关注“人”,我最应该做的是承担对搭档,以及团队损失的责任,向我的搭档和团队道歉,而不仅仅纠结于自己的失误本身,以及自身的生死。
当我向我的搭档表示我的歉意时,竟不知说什么,只说了对不起拖累了你,然后呢?应该说什么才能获得搭档和队友的原谅,我感到词穷,无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共情队友的感受。这对团队的互信和成长并不利,是我的短板。
4、 个人英雄和团体冠军。在这项反馈中,我居然收到差不多一半的旗子(团队冠军),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我习惯于“个人英雄”,团队合作没有那么好。这应该是同学对我的期望,也可以理解为我还有潜力待学习成长。
一个团队是否成长得好,的确首先取决于领头的,而怪不得其他人。对于领头人,“你能看到(团队成员)多少优势,你就拥有多少资源”——《加法与减法》中如是说。否则,即使团队成员有,但你没看到,也就不会拥有它。
5、 亲密与疏离。连结团队的纽带,一是任务,二是凝聚力。凝聚力之一是亲密度,包括信任、安全、归属和感觉亲密、舒服、不设防备。
如果只以任务为中心,组织会是一架冰冷的机器,没有温度,更别说热情。
如是只是以关系为中心,组织或会成为“好好中心”,都怕得罪人而避免冲突,可能损失效率,伤害任务。
以任务为中心,谁都会。团队关系倒是我们所忽略的。建立团队亲密度,需要投入时间和资源,管理者或者不舍得,或者因为任务导向而往后推。
建立亲密,也需要管理者带头,营建尊重、关心、交流、帮助的氛围,包括自身的袒露、透明、亲密、感受他人、身体力行等,这方面我做得很不够,是需要践行并成长的地方。
6、人是目的。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唤醒了每一个人的主人感、责任感和创造力,最终创造出无与伦比的“现代文明”。
“个人英雄”时代结束,平等时代到来。人是一切的目的,团队、组织、甚至国家,都是为人这个目的服务的,而不是倒过来。你要关注人类,就要关注每一个人;关爱一个人,就是关爱所有人。“中国梦”的主题,更准确地表述应该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这个顺序才是正常的因果逻辑。
所以,在组织中,团队中,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人在事之前。把有血有肉、有感情有诉求的不同的人,用情感和任务(目标)连结在一起,形成力量,达到“一个人不能做的事团队能做”的共赢效果,才是团队的正道。就像印度谚语说的“要想走得快,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一起走”。
具体事务中,也是人在事之前,先处理感受和需要,然后导入共同的目标(任务)。任务重要,关系也重要。任务是暂时,关系是人的终极价值之一,在平衡轮里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不然人生相当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