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七十年代我们上小学是五年制,我比别的孩子早一年入学,奶奶是想让我先混一年,没想到我学习成绩能跟上,顺利的考入初中,毕业前老师带着我们几个考入初中的同学去延安参观毛主席住过的地方(王家坪、杨家岭等地方)那是我第一次去延安,心想毛主席住过的地方能让我们小孩子去,感觉很荣幸!
中学在镇上,吃住在学校,每周末回家一趟,周六带些干粮(馒头片)和咸菜返回学校,学校灶上大部分是玉米面做的团子(窝窝头),因为那个年代人们都比较贫穷,奶奶节省下的白面给我蒸成馒头,切片在锅里用小火烤干(便于储存)我每周回去就能带回学校,饿了当零食吃,感觉好幸福!
记忆深刻的是有次下课后老师叫我到办公室,拿出一个精致的笔记本(外包装是皮质)和一支钢笔,说是我舅舅送我的,那时我才知道我有舅舅,到教室打开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封信,是舅舅激励我的话,比喻了几个名人小时候生活的苦,如何努力……那时看课外书少,对名人不了解,但有一点我明白,舅舅是鼓励我好好学习,出人头地。
最得意的是有次写作文,我套用了帮奶奶用报纸糊墙时,在报纸上看到的一首诗,改词换语,以诗歌的方式写的作文,没曾想老师把它写在学校的黑板报上,并拿着我的作文在初二的班上读,小小的我在学校一时出名了,传说我会写诗……那时我既高兴又害怕,心里想如果那张报纸被老师和同学看到我这不是剽窃吗……
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初中时我最遗憾的是,母亲响应国家政策,户口可以返城镇户口(吃商品粮)听说母亲也想顺便带我转户口,托人找奶奶商量,奶奶是大字不识的农村老太太,对这个不懂,就认为她辛苦把我养大,母亲却要把我带走,就不同意,后来我得知后和奶奶大哭大吵一场,奶奶说她以为要把我带走,可后悔已晚了,我想如果母亲重视我,就应该亲自去找奶奶说明情况,只是个手续问题,如果我那时转成城镇户口,就可以考技校,以我当时的学习成绩,考技校应该没问题(和我一起考入高中的一女同学是城镇户口,人家没上高中,上了技校,在油矿上班了)毕业后就安排正式工作(那时的政策就是城市户口可以考技校,而且分数线低)然而,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
值得庆幸的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县中学(高中)我那届两个班大约七八十学生毕业,考入高中的十几个,三个女生,那时的录取通知是公社(现在叫镇)的大喇叭通知,每个村庄家家户户都有广播,后来听姑姑等亲戚们说,他们听到广播里说我名字时高兴的不得了,那一刻我是最开心的!
总之我的少年生活虽然清贫,但很快乐,没有烦恼,一心一意用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