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换版,除将公众号的“点赞”改成“好看”,并将点赞内容展示在“看一看”板块外,其他微小改动,不会对个人隐私造成影响。
曾引起各方争议的“朋友圈三天可见”依然保留,这让注重个人隐私的用户松了一口气。事实上,除了这个功能可以保护隐私外,还有一个被忽视的灵活操作项——微信社交分组。
将好友根据特点贴上标签,分享信息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象。在不同的田里,播不同的种子,施不同的肥。让庄稼之间彼此互不干扰,又因地制宜,最大化地收获劳动成果。这是除保护隐私外,微信社交分组另一个神奇功能。
01
多元化社交圈,有针对性分发消息
打开通讯录,发现里面躺着许多不熟悉的人:装修经理、商场导购、大街上扫码的姐姐……有些甚至想不起到底是谁先加的谁。
随着微信对社交关系链的影响,我们的通讯录里充斥着各行各业的人。除了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人,不少是仅有一面之缘或者一锤子买卖的陌生人。
打开朋友圈,微商刷屏、点赞助力、开业活动等许多与自己无关的状态多半来自这些陌生人,而群发助手等软件又让这种情况更加泛滥。一不小心,你的朋友圈就成了无关人群刷单的场地。在感到厌烦的同时,其实我们很多时候也无意识地做了这类的人。
为了应付老板,将公司的新产品分享到朋友圈。为了免费领取婴儿尿布,帮老婆分享商家活动到朋友圈。不敢触怒教练,在暗示下,将驾校宣传分享到朋友圈。抹不开面子,也无法拒绝健身教练、团队群主……
这个社会,人人都认识到了个人品牌的重要性。然而一边积极树立个人形象,一边又迫于无奈,不爱惜自己的羽毛。顾此失彼,长此以往,憎恶造成的负面影响势必大于苦心经营带来的正面效应。对于社交多元化的人群,此种影响更为突出:如果你的每天发的信息又多又杂,对他人来说毫无营养。那么,一段时间后,你多半会被抛弃或者屏蔽动态。
在行业大数据的今天,购物、理财、通讯、银行、文化教育……各大行业及平台纷纷根据客户习惯进行标签分类, 并根据标签特点定制客户服务,这样精准而高效的方式同样给个人网络社交提供了重要参考。
将通讯列表里的对象,根据特点分为诸如同事圈、亲属圈、客户圈、同学圈、社会杂烩圈之类的圈子。各个圈子之间彼此独立,针对不同的圈子特点发送不同的消息、分享不同的内容:比如你只是简单地想分享个任务到朋友圈来领个优惠券的,那就仅对“社会杂烩圈”可见,反正这个圈子里大多数人也是抱着相互刷单的心态来的。
这样一来,一方面避免了泛滥的无用消息给对方带来烦扰,另一方面最大化利用了人脉关系,让对方只取所需,使信息的价值得到最大发挥。
02
生活、工作享有独立空间,相互平衡
偶尔工作很烦躁,想吐槽下领导或公司以泄愤。大多数人憋到最后还是将它写进了“仅自己可见”里,甚至干脆放弃。因为怕传到公司或者客户耳朵里,以致事业前途受损。
如果说这是微信间接控制一个人的生活,那么下面就是明目张胆地直接控制了。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网友没有按公司要求转发朋友圈被辞退”引发众怒。微信不仅带来了变相加班,现在还限制起个人言论自由了。然而,你工作又离不开它,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奈何不得。
同样,日常生活状态也可能直接影响到职场生涯。
办公室曾有位女同事,精明能干,一朝怀孕,将喜讯公布于朋友圈,人人可见。结果没多久,公司高层决定将她架空,已经完成了一半的重大项目另交他人。同事据理力争都没用,公司给出解释:孕后身体状态、心态不佳,可能影响项目推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事的健康着想。
工作、生活交叉干扰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避免此类烦恼,许多人选择不发朋友圈,要么发的大多数还是工作。真正的内心话和负能量,憋在心里。不信任和不真实,造成了一波一波的人正消失在朋友圈。
社交分组,就可以解决这样的大部分问题:我有工作的一面,也有生活的一面。我把带有负面影响的生活圈内容分享到关心我的生活圈那里,既排解心中苦闷,又不产生潜在威胁。生活圈里看到真实的心情,排解工作上的苦闷;工作圈看到我的事业心,解决我生活上的困境。彼此独立,又相互支持。
所谓:苦中作乐,化苦为甜。
03
拒绝骚扰好友,保留心中的一片净土
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激进、现实,我们总有几个温暖相伴的朋友。他们从我们的生活里,走进我们心里,又牢牢停留在我们的圈子里。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转发东西,不是怕自己麻烦,而是不想骚扰微信里真心的朋友。把人家的空间当成垃圾桶,用垃圾消息去占领别人的领域,本来就是种不负责任。
我们自己都感觉没价值或者厌烦的东西,更不能拿去打扰好友。我始终觉得,真情不易,心里留的一片净土,需要精心呵护。
而对于美好和神奇的东西,却十分乐意跟他们分享。前段时间,朋友圈疯狂转发“三天可见,你正在伤害关心你的人”此类文章,大意是关心你的人会通过朋友圈去关注你的动态,关心你的近况。
虽然如一位网友所说:“我从来不觉得通过朋友圈可以认识一个人,也不觉得关心一个人只能通过朋友圈”,但我愿意为真心朋友留一扇门,让他们偶然想起时,可以透过这扇窗找到我。
把无用消息过滤掉,只留下精彩有用的和真实生活的部分,即使面对虚拟网络,仍尽力去拥抱对面真实的朋友,让这份友谊得以源远流长。
04
有人说,你这样分组,有点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意思,或者说“一人多面”对很多人都不公平。但,社会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趋利避害是动物的天性。
更加理性地理解应该是:社交分组应是对你生命里的人进行了一个重要性、亲密度排序,排在前面的他们在我身上花了更多的真心真意,有理由得到我更多的呵护和尊重。
也有人可能质疑:微信分组搞起来不就跟QQ差不多了嘛?其实并不一样,QQ只关注个人生活领域,而微信却包容了生活和工作两个方面。正因为微信包容性更强,社交性质更强大,所以没有像QQ一样使用固定分组,而是让你灵活取用——一个好友可以分在不同的标签组里。贴在某对象上的标签可以有多个,这才更贴近真实生活,使用起来也更方便、灵活。
操作起来也并不复杂,一次性建立多个标签,并尽量细分,下次取用时,省时省力省心。对于社交对象复杂又嫌麻烦的懒癌,就没办法了,要么生活工作一团糟,要么微信彻底沦为工作工具。除非,你另开一小号,只添加你的真心朋友、亲人,但是他们真的会不嫌麻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