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已深,家人们都进入梦乡,珍惜自己的独处时光。
晚上,出差多日的先生回到家,直奔卧室看看他想念的大个子女儿,小呆萌的儿子,还有,还有他爱的我。
哄睡前,我又没有忍住,在大姐和小弟玩儿的时候,刷屏了。心里总想着要做的事情,当弟弟奶睡后,女儿需要我陪她练习英语演讲,因为准备不充分,自己有些着急,我当时因为自己的事情没做完,对佳卿的小情绪有些不满,我嘴巴说:“我知道你背得不太熟练,有些着急了,又跺脚,又甩作文纸。你需要妈妈好好陪你直到背熟练为止,但请你小些声音好吗。你的情绪我可以接受,但行为不可以。我建议你先把不熟的句子多读几遍后,妈妈再来听你读整篇内容”说完,我不再理她,自己做事。
听到这里,女儿更加不满,但也没有和我继续对抗。一会功夫自己睡着了。
我知道,我并没有用心去表达我自己,也没有用心去陪伴她。她能感受到我的指责,不耐烦。
我再一次用我的标准去评判她的行为而恼火,让我无法真正接纳孩子的着急、没把握(演讲文还没有背熟)、担心(明天的比赛)、生气(妈妈没有专注用心陪伴),那时,我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妈妈的支持、鼓励、陪伴、休息。
我此时此刻觉察:那我的感受,我的需要是什么呢? 练习倾听自己,才能真正倾听孩子。我当时的感受是:着急(赶快做完我自己的事)、厌倦(下午已经成功鼓励佳卿不着急稳稳地准备,降低演讲稿难度,帮着孩子修改了演讲稿,并陪她熟读)、怒气(女儿自己选择和爸爸出去吃饭,回来晚些,睡前还要情绪宣泄,早干嘛了),我的需要是:放松、独处、休息。
如何做好先倾听自己,并向孩子传达我的感受,我的真实需要,以及透过我的心看见孩子的心,真正用心而非头脑去感受孩子的感受,看见她需要妈妈支持、鼓励、陪伴的内在需要。放下大脑的评判。这些统统还是我的功课。
我的需要,孩子的需要都是美好而值得被满足的。
觉察到此,我已经感到很放松了,我需要睡了。
一会儿,我会轻轻地在她耳边说:我爱你,佳卿。妈妈明天好好陪你。
我现在就是这个样子!就这样,一次次事儿上磨。
我会慢慢靠近为自己的情绪、需要负起责任的光明之路。
睡一觉,我们又是充满能量的母女。
明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