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第一天开始,我就给你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每天背一首诗。我知道,你不喜欢背诗,只是把它当成每天我布置给你的功课来完成。记得有次你在背诗,小朋友来找你玩,我要他们在楼下等你,你带着哭腔冲他们喊:“你们不知道我每天要做好多事呢,弹琴背诗学英语,比你们累多了。”有时候你想偷懒的时候也问过我,为什么要背诗啊?那么,现在我就告诉你我为什么要你背诗。
因为诗中有意境。诗是学好中文的基础。别看诗只有几句话,却比大篇的文章更难写。五个字的绝句,七个字的律诗,都是短短的文字写活了风景,写绝了心境。不信你试着替换诗中的字,会发现无从下手。所以贾岛才会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以卢延让才会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你看,写诗可比你写作文难太多,为了一句甚至一个字,诗人彻夜难眠。正因为难,所以诗中浓缩了中国古代文人所有的语言智慧。中文的优美、韵律、意境、想象全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换句话说,诗是文字表现的最高艺术形式。你仔细体会一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不是把孤独、冷清写绝了。同样写孤独,这首写的是静态,再看杜牧写孤独的动态。“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一个闲下来无所事事的宫女举着扇子扑萤火虫,看天上的牛郎织女星。你能读出她在深宫之中的寂寞吗?学会读诗,学会欣赏诗,也就为学好中文打下了基础。
因为诗中有历史。古人留下的最早的文字记录除了卦辞就是古诗。古人生活浪漫大胆,什么都可以入诗。劳动可以入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思念可以入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誓言可以入诗,“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哀伤愁绪可以入诗,“正月繁霜,我心忧伤”。这些诗都是当时的人留下来的,不像史书会被后人篡改,所以读诗,可以读到真实的历史。你现在对唐朝历史非常感兴趣,也知道唐朝时佛教很兴盛。但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并确立主流宗教地位可不是唐朝哦。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明白告诉我们,南北朝时期佛教就已经在中国建了大量的寺庙。而更早的两汉时期,佛教就已经传入中原大地。所以,你读诗越多,与历史建立的连接也就越多。还记得李白的《赠汪伦》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声音怎么能踏?你可能会猜是和着歌声踏节奏。其实更准确的解释就是跳舞。因为踏歌是汉民族传统舞蹈。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所以读诗,也在读古人的生活,读历史。
因为诗中有观点。观点就是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判断。平常生活中你最喜欢用来反驳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你不要强迫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观点不同是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背后的思维逻辑不同。你写作文应该能慢慢体会到,同样一个题目,可以从这个角度写,也可以从那个角度写。就比如项羽的故事,战败后乌江自刎。对这样一段历史,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解读。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这样写: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满是惋惜,觉得项羽应该忍辱负重,徐图渐进。再看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手起笔落处,都是对项羽所向无惧、宁死不屈气概的赞赏。对同一个人,两位诗人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我想要你学的也是这种多角度分析事物的能力。世界是多维而丰富的,只保持一种视角,该是多么无趣。
因为我希望你活得浪漫。现在很流行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但我一向是不喜欢活得苟且的,所以我希望你眼前的生活也充满诗意与远方。诗歌是比现实生活更高的一个层次,感情也更浓烈。读诗也就是随着诗人的眼睛看世情百态,看人情冷暖。虽然有些事情你不一定亲身体会过,但假如今后碰到类似的事情,是不是因为有过预先的见证和了解,会心领神会地一笑而过?读诗也是读哲理,聪明的人会从中读出豁达。就像你那天告诉我的,希望自己做一个不要斤斤计较的人。
所以,我愿意你好好读诗,并从中享受到乐趣。
�r�%�V,)z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