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注定相遇,在生命某个时刻留下痕迹。
你不知原来那些过去早就刻在时间的年轮上,虽然远去,可终究是住进灵魂,再也出不来。
不记得具体看安妮书的时间,大概17岁的时候,一个寂寞的年纪。中间有停止过看她的书,然后又接着看。这大概是十年的时间,或者开始更早。除了长篇小说《春宴》和散文随笔《眠空》没有完全看完,其他的书都是完整看完,有些甚至不止看一两遍。高中的书柜里还保存着当年收集的她的书,有在新华书店买的正版,有在书摊上买的盗版,像宝贝一样藏在柜子里。最近在读她的最新散文集《月童渡河》。
她的书曾深深影响了我的整个少年时期,和我自己写字的风格。
去年她的《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电影,网上对原著一片骂声,对改编的电影大加赞赏。说实话,七月与安生的故事在安妮的书里并不算精彩的故事,而且我觉得原著更加耐人寻味,当然也更残忍。只能说编剧和导演很棒,把故事的构架和倾向都改了,但与原著并不怎么违和。
许多人讨厌这个故事或者安妮的作品,是因为她的文字让人绝望、避世、边缘。有个人说他高中时期看安妮的文字,差点自杀。我不知道这是夸大其词还是事实如此,总归,安妮的文字是有种力量的,也许会让人对这个世界及其失望,也许会让人在深深的绝望里看到一丝苟且的希望。
至少我十几岁看的时候并没有想自杀,反而想要好好地活着。
对待她文字的人可能可以被分为两个极端:极度喜欢和依赖,极度厌烦和唾弃。
本不愿意就这样贸贸然讨论她的书和文字,始终觉得自己的积淀还不够。可又想写出来,以这样的方式来叙述一种感激或者分享作为她的一个普通读者的感受。算是一种对话,和自己,和她,也和看到这篇文字同样爱着她的文字的你。
安妮现在更名为庆山,不知道她现在名字的由来,只觉得她好像是在和过去告别,用这样的方式。07年她成为母亲,写出的文字和之前大不相同,多了成熟和温暖。想起之前那些故事,有着很大不同。我看到了一种岁月的力量。
十几岁的时候读到她的故事,是那样浓烈的爱,那时的她或许正值青春年华,定要写尽所有的繁芜和爱恋才肯罢休似的。每个故事都是疼痛。
那个时候读到她的作品,仿佛掉进深海,无法呼吸,却贪恋海水的甜腥。她写的男男女女是那样痴情怨念,却又那样的隐忍孤独。而看到的她自己,却是那样清醒理智的一个灵魂。
现在很难回忆当时看书的感受了,只觉得当时的自己收集完了她所有的书,最爱的是《蔷薇岛屿》,这本书写了在东南亚游荡的她,使我对东南亚产生了一种情结。记得那时的自己也想光脚穿着白球鞋去东南亚流浪,学着她写出那样清冷的文字,笔触冷漠,遗世独立,对世界充满了游离感。
或许只有用这样的方式才能解了青春里寂寞的结。原来我们的生命曾经那般炽热。
后来上大学渐渐不再看她的文字。大学是另一个世界,比起高中的阴郁和寂寞,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感觉那个时候的自己只是怀念着她的文字,不愿意再去触碰。害怕将自己带回那个从前深爱却处处窒息的世界,可又喜欢那样的感觉。那是终止读安妮的一段时间,读完《莲花》,就此停止。
又不知道何时重读她的文字,一如不知何时开始。这个时候的她成为母亲,有了恩养,改名庆山。这个时候的我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愿意穿棉布裙,光脚穿球鞋的,想要徒步去西藏的我。
我们都在平行的时空遇见长大的自己。
在公众号上看到安妮读者的来信,和我有着相同的感受,从我们的青春年少到现在的而立之年,都有着安妮和她的文字陪伴。这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和遇见。
再次认真读她,是她的新书《得未曾有》。那段时间,遭遇了人生的一次变故,失去了我的八月。我以为我可以再次冷静地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放下生命中的疼痛,可真的再次降临,哪有那么容易啊。在那个时候,读完这本书,给了我走下去的力量。其实这本书朴实无华,安妮遇到几个普通的人,却有着不同的处世方式和哲学。看完,感叹岁月的力量,原来还可以这样安静美好。蓦然间,想起杨绛先生的百岁感言,我们都曾渴望生命的波澜壮阔,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这时的安妮已经退去年轻,退去锋芒,退去浓烈。我也是。
现在庆山的文字有成熟的影子,带着对生命的探索和哲学的深度思考。庆山开始修习佛法,与高僧共处,还会远行,去看古刹,去印度,养猫,喝茶。带着她的恩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还是习惯在床头放上她的书,如同十几岁的自己。翻一翻才能入睡。
人生是场长途旅行,我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遇见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怎样的事情,一瞬间可能得到很多,比如我恰好看到长满云朵的天空,没有风,云朵就肆意地在天空翱翔,拍下这样的瞬间,妙不可言。亦或者,苦难即将来临,我们也只能坚定地站在原地,等待命运的审判,无法改变什么。
以为自己还是十七岁,竟发现已兀自老去。不相信宿命,却始终被宿命捆绑。
我们在行走过程中,慢慢学会爱,爱自己,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学会用更加理智和美好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学会怀念过去的美好与痛苦,伤害过我们的人。学会放下。学会释然。
感谢十七岁的自己遇见安妮,遇见阅读,在那样难过的日子里有了依靠。
感谢二十七岁的自己再次遇见她。
我们终将失去 ,却又欲言又止。
生命是场华丽的冒险,有你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