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褴褛很多年,才可以披挂上那袭寒冷的战衣。”郭敬明在《愿风裁尘》中如是说道。
写给“新概念”十周年的纪念文里,他秉着那个被岁月插进了无数毛玻璃而轮廓不清的青春;那个在时光机的传送带上,被年轮打磨的斑驳的青春;那个在明媚的课桌上,笔尖旋绕过尘埃流淌在纸上,余存的墨迹升华在空气里的青春,分明的怀念。就像指尖触碰开多少年来层层叠叠的雾霭,走过这些被阅读,被记住,被喜欢,被讨厌,被崇拜,被议论,然后再慢慢被遗忘的一路,站在如今光彩夺目而又暗黑深邃,喧嚣繁华而又寂寥无人的苍穹,悄然窥探年少时那片壮阔锋利而又涨满蓝色的天空。
几乎每一个句子都被我拿来反复的阅读,面对那份思忖到揣摩作者心绪的认真,我竟想对它说句“好久不见”。
越发觉得自己的某些边边角角与郭敬明相似,当然,面对如此成功的他,只能说是如今的我以及过去的我在他的银河中与某一颗星星擦肩而过,留给我生命中点滴共鸣。
当然,我也很清楚的记得昨天和同学提及郭敬明时,给予他的评论还是娘炮,不喜欢,更责怪他与韩寒针锋相对。事实上,我对韩寒的欢喜也仅限于以前总是在作文里敬佩及歌颂他张扬不羁的青春,辉煌璀璨的后来,更多的应该是不敢逾越雷池的自己对他那份敢作敢为的勇敢的向往与憧憬。再者便是看了他导演的《后会无期》,除了欣喜剧名是我喜欢的一首歌名以及男主是自家审美意识中挺喜欢的一位外,对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竟是浑浑噩噩,不解其意。这样看来。韩寒更像是活在我的冥想中,就像歌中唱的“太阳爱上了下雨天”,也像很多人生命中所牵挂的另一个,无与伦比的美好,甚至改变自身众多观点,只因爱屋及乌。很多年的后来回想起,不过是一场花非花,雾非雾的梦境,自己很用力,很固执,很认真的在里面生活过,而对于梦境里的晴天,就连那一抹能够反射出七彩泡泡的日光的温度都未曾真真切切的触碰过。
对郭敬明与韩寒的评价,之前的我是认真的,但也并不否认之后我的认真,仅就我自身的独白,转瞬间即是颠覆性的改观,那么,对于别人三言两语描绘的未知领域,又怎能轻而易举的选择相信,谁给你的勇气嘞?有“汤”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去问别人好不好。很喜欢它的独立与骨子里满满透露的傲娇,请允许我暂且理解它为傲骨吧。事物都具有多面性,谁能预测到彼此是过客还是归人。就我自身而言,高冷、神经、逗逼、决绝、纠结、漠视……各式各样的角色被开拍,被NG,被杀青,自身都觉得人格分裂,如果没有继续相伴走下去,属于这条轨迹的列车便埋葬在了杂草丛生的荒芜中,彼此都不清楚它会有怎样行走的脉络……所以说,属于自己的故事,还是盛装出席,亲自去谋面,或许是灰姑娘奔赴的那场华丽丽的舞宴呢,谁知道呢?
拿了书在手里,不过是翻了不多的几页,却觉得思忖了许多,或许是高中毕业后再也没有过这种读书的感受,一旦打开了闸门,倾泻而出的念想便一发不可收拾。有一瞬间自我感觉像是在逆行的水流中挣扎着抓到一块漂浮的木板,得以喘息的间歇。或许只是因为看到了旧时光里的自己,微笑致意,感激涕零原来那个所谓的“自我”还在呵。做了一场怪异的梦,去百度了周公解梦,说这是因为在心理上努力摆脱他人的影响……暗自感叹竟是这般准确。自从进入了这所“象牙塔”,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作为一个“小社会”的魅力,空虚之余的迷茫,恶化到自我感觉失去了理智,我很清晰的感受到很多事情都在朝着我不情愿或者厌恶的方向发展,例如自身的为人处世,却无力挽回。跟闺蜜打电话说:“我能感觉到我在变坏”,她回:“没事,等你回来了我给你扳回来。”那一刻,心里是极暖的,笑容也是真实而明媚的,有一个人能让我如此坦白且对我不离不弃,应该是这辈子最美好的事情了吧。
如今,通过一本书,我渐渐看到了走散的自己,再多一份执着,或许就能触摸到时光里她的那份温存了呢。
迷茫的时候,去看看书吧,或许答案就被温柔的隐藏在岁月的斑驳里,只待你指尖划过的涟漪漾一场明媚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