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朋友,他刚认识我时,正好在和孩子围绕着两件事做无休无止的捉迷藏式的战斗。这两件事是吃糖和看电视。
我这位朋友,他高度近视,所以特别害怕儿子和他一样,虽然孩子现在的眼睛没问题。
他试图为孩子找到各种可能导致近视的因素,然后戒除掉这些可能性。
比如说看电视多可能导致近视,所以他让孩子少看电视,他还听说,吃糖多也对眼睛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吃糖。
这是他的担心。但是对孩子来讲,孩子的感觉是,如果他不听老爸的话,老爸就会不高兴,或者不爱他,所以孩子最初试图听老爸的话。
但是,看电视和吃糖的诱惑力太大了,老爸的压力又太强,所以孩子发展了各种方式,和老爸打起了游击战。
具体来说就是,当老爸在时,他就不吃糖不看电视,一旦不在他身边,他就疯了一样看电视或吃糖。
我这位朋友为这件事头疼不已,他把这件苦恼事儿讲给我时,我告诉他说:你在对孩子进行一个糟糕的催眠.
就是“看电视会导致近视”、“吃糖会导致近视”,而孩子现在又控制不住地要这么做,那么当他这么做时,首先有和老爸对抗的罪恶感和快感,接着又有这样被植入的认识,那很可能,他和你对抗下去,糖吃了电视也看了,最终还近视了。
我的这个解读让他恍然大悟,然后他就不这么做了。后来,当他知道“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概念后,他就开始有所改变,无论孩子做什么,他都能从中发现积极因素,把无条件积极关注做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比如,孩子考试不好,非常挫败,在家里发脾气,那他会先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进行共情。共情后,会对孩子说,你看,你这么生气,是因为太想考好了,那我们就研究一下,以后可以怎样学得更好。
后来,他们移民国外,孩子在融入当地环境时有一年多的困难期,这位父亲更是坚持无条件积极关注。首先是关注孩子遇到的事情,接着寻找什么让他挫败,而挫败感背后的积极动力又是什么,然后去想怎么改变和解决。
他的这个做法起了很大作用,现在他的儿子心态很积极,总能在面对挫败时找到积极因素,在和朋友交往时也能很好地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 ----摘自武志红《关系怎样疗愈一个人》
催眠:是由各种不同技术引发的一种意识的替代状态。催眠是在被催眠者愿意的前提下,催眠师通过语言将被催眠者引导至潜意识开放的状态下,将可以帮助被催眠者达成改变的观念植入于他的潜意识,以达到帮助被催眠者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
其实我们每在都处在被催眠的状态,通过声音、视觉、环境等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潜意识。
潜意识,心理学术语。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弗洛伊德又将潜意识分为前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有的又译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我们是无法觉察潜意识的,但它影响意识体验的方式却是最基本的—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看待我们生活中日常活动的意义,我们所做出的关乎生死的快速判断和决定能力,以及我们本能体验中所采取的行动。
可以说潜意识决定了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决定了我们的思想、行为和结果,所以也可以说潜意就是我们的命运。
逻辑就是:潜意识是命运,而潜意识又可以用催眠的方式替代,我们的日常行为,思想其实也是一种催眠的方式。结论就是积极正向的思想和行为可以把你的命运带向积极正向,吸引到好的事物。
有时候我们明明很爱一个人,却拼命的把TA推开。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父亲一样,对孩子进行一个糟糕的催眠,每天都告诉他,你会近视你会近视,多可怕呀。
如果你爱你的爱人就关注你想要的,看到TA对你的好,TA对你的珍惜,TA有多爱你。这样你的行为、话语都是出自于TA对你的爱,而你只有感恩,和更多的爱,这种感受会被对方感受到进而激发善念和更多的爱意回馈给你。
而不是明明很爱你的爱人,很想和TA在一起、只看到TA迟到了、忘记你生日了、不干家务了、不够漂亮了,最后把TA推开。m你整天用他不够爱你,不重视你,TA花心来催眠TA,TA终会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有一个有趣的比喻,进了一大草原,有人看到的到处都是鲜花、草地、美景,仿佛置身于天堂。有的人会有很嫌弃的眼光看到,怎么到处都是牛羊的屎。
你的世界是鲜花还是屎全在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