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什么东西可以定义为艺术品呢?
一幅画,一个雕塑,一张照片,一部影像作品,一个杯子,一把椅子…… 似乎这些东西都可以定义为艺术品。
在符号学领域,强调“三联体”,即任何事或物,都是有意义的“三联体”,在物性—实用符号—艺术符号三者之间滑动 。一般情况下,物的使用功能,符号的实用表意功能,二者构成一个二联体,而当一种物有可能携带无实用性的意义,此时它就可能成为一件意义超出实用而被欣赏的物品,即艺术品。
对于不同的个体而言,对艺术品的定义也是千差万别的。比如一只碗,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无论做得如何精美,在物性上就是用来进食的。但是当它被认为有艺术表意功能,将其放在厨房之外的地方,其另一种属性就会被激活。比如,在纽约,巴黎,伦敦的艺术馆里,当参观的人捧起瓷碗,就会觉得这是极具中国文化的意义,是有着浓厚的艺术色彩的。
尼采说过,“只有作为审美现象,生存和世界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这算是最早的生活艺术化理论。而瓦尔特·佩特在期名著《文艺复兴史研究》的结论部分也提出“生活的艺术化”。
艺术品的特别属性,在于没有强烈的供求关系曲线,这也是当代分析美学家热衷讨论的课题: 不是“何为艺术?”而是任一件物“何时为艺术?”的原因之一。
《论语·阳货》: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论语. 阳货》: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集解》引郑玄注: “观风俗之盛衰。音乐,诗歌,美术三者构成了核心艺术体裁。
说起艺术品的不同载体,也是蛮有趣的。同一个艺术品,似乎可以被复制到不同的载体之上,当呈现在不同载体时,显示出的艺术效果是不一样的。就像梵高的作品,真迹目前已经被炒到上亿元,比如梵高画的农鞋,杜尚可以到展览会上放一双现成的农鞋,沃霍尔可以印出农鞋的连续画,劳森伯格可以把农鞋画拼贴起来,张伯伦可以把农鞋与其他物用胶水粘合…… 这些行为的本身对不同的观者而言都可以成为艺术,取得的艺术效果也不同。
就像海德格尔所说,“艺术的本质或许就是,存在者的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
而在艺术品市场中,资深的投资人往往懂得引领趋势,他们能读懂城市的节奏,并很好地把握本地和全球艺术世界的脉搏。
“自我改变,改变自己独特的存在,把自己的生活改变成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反映某种风格的标准的作品。” 这样说来,似乎是一个很棒的生活目标哦。
成为一件“艺术品”,就是生活的目标。
why not have a try?
Miss Su~
参考文献:
弗里德里希·尼采: 《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年,第 21 页
纳尔逊·古德曼: 《构造世界的多种方式》,姬志闯译,柏泉校,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年,第 70 页
丹尼斯·达顿: 《但是他们没有我们的艺术概念》,诺埃尔·卡罗尔: 《今日艺术理论》,殷曼楟等译,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年,第 278 - 301 页
沃尔夫冈·韦尔施: 《重构美学》,陆扬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年,第 5 页
王德胜: 《视像的快感: 我们时代日常生活的美学现实》,《文艺争鸣》2003 年 6 期,第 8 页
马丁·海德格尔: 《艺术作品的本源》,《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年,第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