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起来,今年是我来到X地的第二十个年头了。
命运象是存在着轮回,父母拼尽全力参军、读书,为了离开X地这个穷乡僻壤。
当年此地不通火车,唯一的一条与外界相通的公路也是要翻山越岭途经大盘小盘“十八盘”,这“十八盘”山路不知阻挡了多少有志青年。印象里X地长途汽车站的汽车全部破破烂烂四面透风哗哗啦啦响,估计是让恶劣的路况震的,驾驶员车开到半路路抛锚的事时有发生,当时有句笑话“汽车跳X到”。
父母虽离乡在J地城市工作,但是打我记事起,尤其父亲,每年都要带我们回X地探亲。 那时过年回乡探亲是一个大工程,地图上相隔三百公里的二个小点,路上走走至少花去二、三天。
我记忆深处,赶火车是要很早就起床,还在睡意朦胧中,母亲给我穿上棉袄棉裤再围上围巾,直到脖子几乎无法转动。外面很黑很冷,不知是半夜还是凌晨。远望只有火车站的灯光星星点点。进了火车站总是人山人海,身心都在奔跑中,我毎次都担心跑丢了。
父亲身手矫健,每次都是他先挤上去,再找把我们从窗口拎上去,母亲就在下面托着我们,小孩子是不可能从车门挤上车的。母亲嫌车太挤,她并没有每年回乡。
但往往快车都是过路车,车箱里已经有很多人了,连父亲也挤不上去,那就一个车窗户、一个车窗往车尾巴方向快速奔跑,很多窗户都关着,车上的人们都不愿再挤上人来。
也有好心的人,看到拉家带口不易的,就把车窗拉上去,老式的内燃机车窗特别重,一个人如果能抬起来,那是相当孔武有力。我记得某次一个中青年男子,他清瘦善良的脸,为我们拉起了车窗,父亲见到车窗拉起来,马上把我和弟弟托举起塞进车厢,然后自己再爬上火车,没一会功夫,火车鸣笛启动了。
常常我们赶不上快车,只能坐始发的慢车,慢车不那么挤,但是逢站必停,还在中途说停就停,据说是要等某辆特快列车先过去,等上半个钟点是家常便饭,所以怎么在慢车上消磨时间是项技术活。
这爬火车就象打仗一样,我幼小的心灵充满了深深的焦虑,奔跑着,仰着头,寻找一扇开着的窗,在黑夜里赶上火车,开启一段回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