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木故事
凌晨,四点半。你揉着双眼于惺忪中窥着黑夜。我知道你一肚子的埋怨,好像那种朝九晚五才该是合理的生活作息。事实上,世界偌大,有多少人可以随心所欲。
你站在目光隘至的方圆,会望不见很多东西。日起时刻小跑而归的老人,火花四溅潦草凝落的工人,如此等等。谁也不是突然成功了,即便是买彩票,也难有一张拔头筹的好事情。
新闻里说最近台风过境,今日出门明显感觉到了风裹着衣衫的凉爽,夹杂这平日里过分曝晒留在空气中的闷热因子。在我默默拉上车帘的时候,将思绪猛的灌进脑海。
高楼大厦推了又立,我没有很喜欢这个地方,但是掰着指头数了一下,大半个青春都落在了这个蓬勃发展的小镇上。当然小镇也没有什么不好,就像刘亮程说的那样:
如果我们要求不高,一片叶子下安置一生的日子。花粉佐餐,露水茶饮,左邻一只叫做花姑娘的甲壳虫,右邻两只忙忙碌碌的褐黄蚂蚁。这样的秋天,各种粮食的香味弥散在空气里,粥一样浓稠的西北风,喝一口就饱了肚子。
可,二十多岁的我们真的该追求这种安定吗?
我觉得人到中年,才会急着追求安定。要一份安定的婚姻生活,一份离家不远的铁饭碗。不必去折腾的状态是当你将生命中最珍视都揽在周身。不然年轻的我们还是该有梦想。
这些年也零零散散写了一些故事,再回过头去看,有些文笔已经显得稚幼。好在没有落于俗套,成为一堆废话。细细斟酌下来偶尔也有可取的地方。
身边的朋友从大一忙到了大三,转本的慢慢成为后起趋势。文凭确实重要,眼见着一波又一波的朋友做了这样的选择。真心地为她们高兴。
我一直认同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不谓你最后做成了什么样又浪费了多少心血。那种满腔热血于生命而言是难能可贵的。
过了这个还谈梦想的年纪,愈发往后便愈难找到这样的热情。
高中时,希望有一整天的空余时间。大家就这么躺在宿舍聊聊天,可是不能。到了大学,又希望有那么一天,和当初的那群人一起坐在教室里熬到黑夜,还是不能。 所以这一生能有一两次为了某件事不遗余力便是值得。
被生活追着往前走,谁都是这样。
一朋友和我说他最近很茫然,发现再也找不到以前的玩伴了。我问他们去哪了,他说还在周边,却不再是一个圈子的人了。
这话要是放在以前,我也许还会选择安慰,可近些日子来,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很多话找不到人开口,点开熟悉的头像最后还是默默合上了会话。这种感觉就好像熟悉的人突然变得陌生。明明你清楚她的为人,却又好像觉得格格不入。
当初的志趣相投是哪来的,为什么慢慢化为了沉默不语?
我们都在忙着赶路,把那些活在我们之间的标签边走边丢,自以为是地认为我们在社会上学到了很多。把感情套进公式里,说话总是带着试探语气,每一步都兢兢业业。
在我看来这种不出一丝一毫差错的社交才是最错的社交方式。即便我在社交上也不是那么得意,我依然自顾自地觉得朋友交往一要靠真心。再者来说要有合适的三观。三观不同的人很难成为朋友。或者做不了一辈子的朋友。
我们都在一样的路上往前走,可我还是没有看到那片海,那是片纯净的海域。伸手便能触到云朵,安静地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没有日积月累的遗憾,没有千篇一律的劳碌时光。你有你的轻松,我有我的观众。这样的时光还需要你我打起精神来努力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