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做和孩子转化“藤”与“树”关系的尝试。我这棵千年老树,真是个优秀劳模,儿子出生到现在,所有的生活起居、成长规划、学习计划,甚至情绪管理,我都在“尽职尽责”的支撑他。比如每次期末考试,我做规划,我梳理知识点,我找错题,我带着刷题、背诵,我看着他茫然被动的眼神,恨铁不成钢的敲着他的小脑瓜说:“是你考试还是我考试,每次你考都是妈妈着急上火,你在这干嘛?”可是想想,他也落不着练习啊。
特别是这个假期,我发现这颗小藤变成了大藤,缠得我好累。假期每天的作业都是基本固定的,但他每天还要问:妈妈,我今天做什么作业?做完作业,就又会问?妈妈,我现在该干什么?我说,你想干什么,他经常回答:“你说我干什么”。呜呜呜!我这妈妈,真是苦“藤”久矣!
怎么把我的焦虑转化为他的动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着1米5个头的大小伙子,我真不适合在前边冲锋陷阵了。这两天,我都会比提前早一点计划事情,就是为了把事情交给他自己,能有比较充裕的处理时间。今早八点半参加篮球集训,他吃完早饭,就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了。要平时,我要么提醒他收拾碗筷,要么时间来不及我直接就收拾了,再提醒他拿这拿那赶紧出门。今早,看他吃完发楞,我也在沙发上坐下来没管。过了一会儿,他醒过神来,说妈妈几点出发,我跟他说,你自己想想几点到,谁最后吃完谁刷碗啊。他一看时间,说来不及了,可不可以不洗碗。我说姥姥回来看见碗没洗心情会很不好。所以,碗必须得刷,你们王老师上次就提醒咱们别迟到。你说说怎么办?他就开始着急抱怨,你怎么不早说。我心里也着急,但还是说,我知道你很着急。你看看怎么办?他说妈妈,那先不洗碗了,晚上回来我给姥姥刷一顿大的,赶紧出发,先别迟到了吧。我说,你在车上跟姥姥沟通好吧。在车上,他跟姥姥倒了个歉,又说晚饭的碗他来刷。
第二天的行程和时间安排,其实应该前一天做好,今早上让他觉得措手不及。事前计划,事中执行,事后体验。从一件件的小事中,量变引起质变,培养这个大藤变大树吧。